京沪线上那一抹绿色

铁路纪实
1461/1462次列车
如今车上烧水用电茶









从前,车上烧水、取暖用煤炉,列车员将开水倒进茶水桶里用推车送到旅客座位跟前



从前,厨师炒菜用煤炉,煤灰飞扬,如今,厨师烹饪食物用电磁炉,干净卫生

向小旅客介绍车门安全使用知识

在车厢内进行安全宣传,乘务人员对安全的重视始终如一
从前,旅客出行都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行李架上摆满编织袋,列车员认真负责地为 旅客整理行李

如今,旅客出行轻装简从,列车员作业标准不走样,一丝不苟地整理行李架



列车设备设施更先进了,乘务人员服务旅客的初心不变


  记者 刘建春/文 张锦渭/摄
  改革开放40周年来,我国迈进了高铁时代,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大地上,人们充分享受着高铁的快捷和舒适。与此同时,在繁忙的国家铁路干线京沪线上,一趟绿皮车依然受到广大旅客的欢迎,沿线老百姓享受到了出行的便利。这趟绿皮车仍然行驶在京沪间,从1984年算起,至今已有34年。这就是由上海客运段沪京车队值乘的1461/1462次列车。
  从低矮土屋到高楼大厦
  第5包乘组列车长沈国良是一位有着39年工龄的老铁路,1979年从部队退伍就入路成为一名列车乘务员。开始跑的是上海至乌鲁木齐的52次列车,1997年调到1462次列车担任列车长。
  20世纪90年代,已经出现了新型空调列车,但1462次车上没有空调,夏天靠车厢顶部的电风扇降温,冬天靠烧炉子取暖。尽管条件没有别的列车好,但因为票价便宜,而且沿线小站都停靠,还是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超员是正常的事,一到春运、暑运,更是拥挤,有许多旅客没法从车门上车,就从窗户爬进去。
  绿皮车在京沪线上开着,沈国良经常看着窗外的风景,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已经看了21年。最大的感触,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山河、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沿线两旁房屋低矮,不少是泥土草房,现在,一幢幢高楼矗立着,诠释着城市、乡村奔小康的美丽图景。
  从煤灰飘舞到安全卫生
  1983年12月,餐车主任姜守国还是一名23岁的小伙子,刚刚从炮兵部队复员,就成为上海客运段的一员。1984年1月1日,1462次列车在上海首发,满载着喜气洋洋的旅客,缓缓驶出上海老北站,往北京开去,姜守国从此与这趟绿皮车结缘,一直到如今即将退休。
  姜守国见证了这趟绿皮车的变迁,最为直观的,就是灰尘满天飞的煤炉取消了,现在是全列空调,一年四季冬暖夏凉,旅客乘车的舒适度得到极大提高。改革开放初期,大多数火车都没有空调,1462次也一样,夏天靠车窗外的风和电风扇降温,冬天就靠烧煤炉取暖。
  每个人都要学会烧炉子,每个人都是一身灰。餐车最怕的就是煤灰,有许多半成品的菜摆放在加工台上,姜守国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和同事一起想方设法,不让煤灰吹进加工间。现在,列车实现了电气化,烧开水有电茶炉,厨房间加工菜肴全部用上了电磁灶,既安全又干净。
  从满地垃圾到窗明几净
  90后乘务员石鸿翔出生于一个四代铁路世家,他是去年7月才加入1462次列车大家庭的,尽管跑这趟车才一年多,但是,他深深感受到了旅客对这趟车的欢迎,从一些老乘客的口中,他充分感受到了这趟列车的巨大变化。
  这趟绿皮车充分照顾到沿途小站旅客,上下行一共停靠50个站,就算是从上海乘到北京,硬座票也只有156.5元,京沪线上再也找不到这样便宜的列车了。尤其是泊头、东光、吴桥、青县、杨村这些小站,老百姓就指望着乘这趟车。尽管列车开得并不快,但票价便宜,车上的盒饭也便宜。
  以前,列车卫生条件没这么好,客流旺季,走道、连接处甚至厕所都站满了人,乘务员的扫帚无法下手扫地,地上都是瓜皮果壳。现在,运能充足了,火车也没那么拥挤了,车厢整洁多了,小茶桌上不再放不锈钢果壳盘了,代之乘务员勤收垃圾,厕所也干干净净,挂了芳香球,喷洒了芳香喷雾剂,乘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从闷热拥挤到凉爽舒适
  在随车采访过程中,记者寻访到了几位1462次列车的老乘客,他们眼中的这趟绿皮车,设备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是乘务人员贴心的服务。
  8月31日中午,上海站4号站台,1462次列车即将始发。上海站客运员搀着一位盲人旅客,交接给第3包乘组列车长管茂华,管茂华一边搀扶旅客,一边帮旅客提行李,将他平安送到卧铺。管茂华介绍说,重点旅客有三联单进行无缝交接,上海站一张,列车上一张,旅客的到站北京站一张,重点旅客将一路得到悉心照顾。
  61岁的王广郓旅客记不清这是第几趟乘坐1462次列车了。王广郓是地道的北京人,三十多年前,他还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辞去北京的工作来上海闯荡,后来担任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高管,并且在上海安家落户。每年至少三四次往返北京和上海之间。那时候,这趟绿皮车没有空调,旅客又多,有时候买不到座位票,上了车拿张报纸往座位底下一铺,就躺了下去。现在,经济条件也好了,经常坐复兴号,但隔一段时间就来体验一番1462次列车。王广郓说,现在的1462次卧铺也很舒服,价格亲民,干干净净的,又有空调,他又不赶时间,而且他和乘务员们都已经是老朋友了,隔一段时间就要来乘坐。
  张雪静是河北泊头人,从1998年来上海打工开始乘坐1462次列车,已经乘了整整20年。她说虽然京沪之间有了高铁,但是,她依然钟情这趟绿皮车,因为列车直接停靠到家乡的镇上,乘公交车20分钟就能到家。乘高铁只能到德州站下,然后还要转几个小时的长途大巴,反而没这么方便。她说,只要还在上海打工,回家1462次列车就是她的首选。
  这趟惠民绿皮车,是京沪线上的一抹绿色,是高铁时代的另一道亮眼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