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唢呐的时光
她和她收藏的唢呐
工作时严肃认真,演出时活泼可人。 记者 王世伟 文/图
提起乐器唢呐,大多数人都会将它与传统、乡土、粗犷、男性等词语画上等号。对民乐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唢呐是一种相当难学难精的民族乐器。因为唢呐吹奏对气息和力道技巧的要求很高,所以选择和喜欢吹奏唢呐的女性少之又少。今天,记者带你认识一位将唢呐吹奏到出神入化的女孩。
壹 小有名气
王倩倩出生于美丽富饶的徐州沛县,这里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和“唢呐之乡”的美誉。她的父亲王立同就职于当地的柳琴剧团,对民间艺术有深入研究,擅长二胡、唢呐等乐器。在父亲的熏陶下,王倩倩自幼便喜欢音乐,哼起歌来也有腔有调。
一次偶然的机会,还未上小学的王倩倩拿起唢呐,装模作样学着吹起来。父亲一听,小小年纪的她中气很足,而且吹出的音质比一般人好很多,觉得是块料,便开始慢慢教她一些简单的乐谱和吹奏要领。
由于唢呐吹起来音量大,为了不妨碍邻居们,早上天蒙蒙亮,她就跑到村后的小河边,一个人默默练习,有时一吹就是两三个小时。冬天的早晨寒风刺骨,常常冻得两手都是冻疮,嘴上也起泡掉皮。
通过父亲的悉心调教和大量练习,王倩倩的唢呐吹奏技巧提升很快,也展现出了极好的吹奏天赋。十几岁的时候,她便在沛县两年一届的“刘邦文化节才艺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从此之后,十里八村都知道了这个小姑娘,并经常有人邀请她参加徐州市县区内的一些演出。
贰 崭露头角
说起吹唢呐,王倩倩特别有激情,“我对唢呐有一种特别的爱好,一吹起唢呐就把什么都忘了。”
常年在外奔波,让王倩倩对家有了更多的依恋和牵挂。2015年,一心想要安稳的她,独身一人来到上海,报考了上海华铁旅服有限公司,通过面试,她如愿成为一名高铁乘务员。
结婚后,因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和孩子,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吹唢呐,直到今年3月,华铁旅服公司举办第六届文化节,她又拿起了熟悉的唢呐。
舞台上的王倩倩,一改往日的低调、羞涩,手中的唢呐在她的吹奏中激进而欢快,唢呐独特的细腻、华美、感性的魅力,感染了台下所有的观众。
身边的同事纷纷表示,“真没有想到,她的唢呐吹得这么好。”“接触这么久,还真不知她有这绝活。”
叁 惊艳全场
王倩倩说,吹唢呐的人对每首曲子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诠释,因而不同的人吹同一首曲子都会有不同的韵味。不论是在舞台上,或是演出、比赛中,只要一吹起唢呐,她就完全融入唢呐的旋律里,她用特有的细腻诠释着每一支曲子。
8月9日,一场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职工才艺大赛,在南京新世纪酒店拉开帷幕。王倩倩凭借演奏唢呐《打枣》,从28个参赛节目中脱颖而出,以总分492.4的高分荣获一等奖。洪亮、粗犷、热烈奔放的声音和兴奋、欢快、酣畅淋漓的演奏,再次惊艳全场,深深感染了每一位评委和观众。评委们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技术流畅娴熟,精彩展现民族乐器的文化底蕴与风采。”
如今,王倩倩每天除了工作,还常参加公司的宣传文化活动。说起将来,她坦言:“想参加更加专业的培训,多学点唢呐技艺,使自己的吹奏水平再提高。”
人物档案 王倩倩,江苏徐州沛县人,目前就职于上海华铁旅服有限公司徐州天龙公司徐州站项目部。在父亲的启蒙下,自幼学习唢呐演奏艺术,十几岁便在徐州沛县的“刘邦文化节才艺大赛”中取得第一名。今年8月,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职工才艺大赛创意融合专场中,她凭借唢呐演奏《打枣》荣获一等奖。
相关链接
唢呐,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运用。经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曲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