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慧 文/图
1971年,我8岁,外婆送我到上海老北站,把我交给了一名列车员,我开始了独自乘火车探望父母之路。从此,我与距上海500多公里之遥的一个小站——铜陵站结下了40多年的情缘。
时代造就了父母这一辈,1958年,父母支援内地建设去了安徽铜陵,于是,他们与子女开始了异地探亲之旅。开始我是跟着长辈乘“东方红”号长江客轮前往铜陵探望父母。1971年,随着芜铜铁路贯通,上海与铜陵通了火车,虽然还需在南京转车,但回家的路瞬间变得如此便捷。
列车奔驰,小小的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第一眼看见“铜陵站”三个字的激动心情仿佛就在昨天,因为那三个字下站着我的父母。按照事先约定,他们在“铜陵站”站牌下等我。亲人相见,相拥而泣,内心洋溢的是幸福。铁路拉近了相思的距离,而铜陵站,芜铜线上的一个二等小站,竟成了我40多年乡愁的承载。
铜陵站是简朴的,小小的候车室只有两扇门,一扇门进站,一扇门出站。站台也是普普通通,但它在我心目中就是快乐的殿堂。记忆中的绿皮火车,只要一驶离铜陵的前一站顺安车站,我就迫不及待整理好行李,然后将上半身探出窗外,张望着,张望着,直至那个小站由模糊变清晰,直至铜陵站三个大字出现在我眼前,我一次次靠近她,拥抱我的乡愁,又一次次离开她,去追逐人生的梦想。
铜陵站承载了我的情感,也见证了铁路的飞速发展。三年后,上海与铜陵开通了直通列车,朝发夕至,回家的路更快了。1999年10月,上海至铜陵开通了双层空调特快列车,那时,我已成家育儿。带儿子乘上空调列车,回家的路不仅方便而且舒适。每每回到熟悉的铜陵,儿子看到站台就会说:外婆家到了。小小的车站连接起我们祖孙三代的亲情。
曾几何时,铜陵站老了。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有好几年没有造访它了。回家的路变成自驾走高速。2008年9月1日,铜陵站在办理客运37年后正式停运,取代它的是一座现代化的新站——铜陵东站(现已改名为铜陵站)。
再见铜陵站是在两年前,铜陵早已通上了高铁。出差池州,高铁停靠铜陵站几分钟。我奔向站台,在“铜陵站”的站牌下拍了张照片,与其说我努力想留下这块站牌的记忆,不如说是寄托我对铜陵站魂牵梦绕的情思。
回家的路依然在继续,它又从公路回到了铁路。
如今,上午在上海徐家汇上班,午饭后乘上高铁,傍晚已经在铜陵陪父母吃晚饭。而每每看到“铜陵站”三个大字,仍然会无比思念记忆中的小站。我无法想象铁路今后会给生活带来怎样的巨变,但不变的是我们心底永远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