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艺 通讯员 井高中)在徐州机务段安全科宽敞明亮的数据分析室内,数据分析员段世林戴上耳麦,紧盯电脑屏幕,对乘务员途中产生非正常停车、解锁等异常信息进行监控、分析。“我们数据分析室的职责就是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精准研判风险,深挖安全隐患。让问题变财富,让数据会说话。”段安全科副科长谢增解释。
“过去,我们只对单一的LKJ文件或录音、视频文件进行检索分析,无法还原现场真实场景,存在很大的片面性。”谢增介绍,该段去年在安全科建立数据分析室,承担全段每天260条EOAS信息、1000条LKJ文件、150台机车6A数据等大量生产数据检索分析任务。他们在数据分析室研发了将LKJ、音频、视频三方数据进行同步骤、同画面检索的分析系统,实现对非正常数据和“智能评价系统”推送的A类及以上两违问题的还原性专项分析。
这套系统把乘务员作业过程中每个环节、每个动作、每个用语都联系到一起,有效地还原乘务员现场作业原貌,一旦机车在运行中出现非正常停车状况,系统便能清晰地观察到乘务员在操纵中是否执标瞭望、制动机操作是否准确及时等情况。从而让A类及以上“两违”问题的评价变得更精准。
他们还在数据分析室进行智能检索。该段每天担当103对动车、191对客货列车的牵引任务,每天生成约1600小时、2000G的视频文件。如果把这些文件全部分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即便是24小时不间断,每人分析处理按40小时的视频资料计算,每天需要40人在线进行分析。所以大部分视频文件实际上处于“沉睡”状态。而这套名为“机车6A视频快速检索系统”,利用生成的视频文件快速分析乘务员在作业过程中标准化执行情况,实现数字化智能分析。他们在系统中设立出精神不振盹睡、擅自离开司机座位、运行中打开车门等10个检索项点,能在快速检索视频文件时自动识别并生成违规问题视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今,该段视频文件分析率由原来不足5%提升至目前的45%,视频数据分析员由4名减至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