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亮 文/图
提到黑龙口,大多数朋友都会联想到黑龙江。其实,黑龙口是我老家商洛的一个小镇。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在他的《商州初录》里就曾专门撰写过黑龙口这个地方。
笔者在这里不是评说黑龙口的人文风貌,也不是向外界人讲解黑龙口的地域特征。主要是说说这里独有的风味特产——豆腐干。
每当驱车从西安去往商州,经过312国道的黑龙口境内时,公路边晾晒的豆腐干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外地客人每每见此无不停车竞相购买。
黑龙口地处秦岭山脉南麓丹江源头,秦岭脚下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天然的水资源,无论是碧翠的山泉、还是狭窄的小溪,都会从岩缝中汩汩渗出清澈的泉水来,既无污染又无杂质,而用山泉点制出来的豆腐无疑是别处所难以比拟的。
其他地方在点制豆腐时都是用石膏,而黑龙口人点制豆腐时却是用传统的酸浆点制,所以其豆腐吃起来是细腻劲道,耐嚼,口感好。经过十多道工序精心制作的豆腐干口味醇正,在古代有“软黄金”之美誉。
粗茶淡饭的日子里,缺少了豆腐就感觉饭食寡淡,食之无味了。吃米饭可以用鲜豆腐来烧制麻婆豆腐,做面条可以用豆腐干做浇头,做烩菜可以用其来丰富花样。尤其把豆腐干用来调制凉菜,作为下酒菜那是最惬意不过的美事了。将金黄的豆腐干切成菱形片,调入精盐、味精、白糖、生抽、芝麻仁、老干妈、红油、香油、蒜泥、葱花,拌匀后即成一道美味可口的下酒菜了,正应了老家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豆腐干就酒,越喝越富有。
制作豆腐干的第一道工序是磨浆,选用的是当地出产的头茬高山黄豆,颗粒大而饱满,生长周期长,磨出的豆浆营养价值高。将过滤后的豆浆烧开,用陈酸浆点卤成豆腐脑,这是个精巧的技术活。点豆腐全凭这一技术活,浆水温度要恰到好处,同时要用眼力来判断浆水转换豆腐脑的过程。当点制成豆腐脑后,就得用小纱布一块块包扎起来,控干酸浆成分,就成了一片片光滑细嫩的水豆腐了。不过要想将其加工成为豆腐干,那还得经过反复卤制和晾晒才能成为金黄色的豆腐干。将做好的豆腐片拆掉纱布后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晾晒一两天后,再用淡盐水卤制一次,然后再晾干,如此反复卤、晾三到四次,豆腐干方才加工完成。黑龙口豆腐干不仅色泽金黄,耐嚼劲道,而且经济实惠,这也正是黑龙口豆腐干备受人宠爱的原因之一,如今的淘宝网上也可以购买到真空包装的黑龙口豆腐干。
没包装的豆腐干,只要晾干后,保存的时间也不短,尤其到了冬季,因为卤制时豆腐干吃足了盐,即使在常温下,保存一两个月也不会变质,调制凉拌菜时依然芳香可口,风味犹存。当地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招待亲朋好友,豆腐干是一道经久不衰、必不可少的美味,没有肉食荤菜可以,但绝对不能少了黑龙口豆腐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