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欣 通讯员 周阳
机器不停运转、工具频繁提放……1月12日,记者走进上海电务段信号检修车间继电器工区,只见调试台前闪动着或低头、或抬头、或站立的身影。这是一个专业检修调试信号继电器的班组,负责管内111个车站、85个道口的14万个继电器检测维修任务。特别是这个班组是由13名平均年龄34岁的女子组成。“女性手巧、心细,耐得住性子。”工区工长任楚微笑着说。
信号继电器是铁路信号设备必不可少的基础控制元件,类似于人体的反应神经中枢,道岔、信号机、轨道电路等铁路信号设备的控制,都需要它发挥作用。一旦发生故障,直接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
工作台边,任楚盯着手上的继电器不时抬起、放下。春运期间,检修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将继电器托片间隙调整到0.1至0.3毫米精度范围内,她已经在工作台前连续干了4个小时,手上的测量尺、测力计不停地交替使用。
按照正常速度,每人每天能够检修3台左右的继电器,而不同型号的继电器又有着不同的检修标准。春运期间,班组要经手近40种不同型号的继电器,每种型号的继电器精调标准都是毫米级的,“如JYJXC-135/20型继电器节点托片间隙要求小于等于0.35毫米,JWJXC-480型继电器节点托片间隙则要求在0.1至0.3毫米之间。”工区信号工戴竹溪说,每一台重获“生命”的继电器,都离不开她们付出的耐心和细心。为把一台继电器几毫米的偏差调整到位,她们需要使用各种规格的尺具、测力计、螺丝刀、锉刀、酒精等工具,工作台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需要用到的工具就有20几种,剩下的就得靠手上的感觉了,必须集中精神一遍一遍地去试。”戴竹溪擦了一下额头渗出的汗珠说。
春运以来,这个班组已精调了800余台继电器,完成继电器检测共1700余台,精调过的继电器还无一返修。“春节已过,但春运还在继续,要用最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台继电器,为春运保驾护航。”车间党支部书记石晓霞经常给姑娘们上紧箍咒。
女性班组里充满着积极与乐观。今年27岁的戴竹溪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了。谈及诀窍,她说了四个字“熟能生巧”。陈巧芸是班组里年纪最小的职工,春节过后,身边的同事们都在唏嘘她的那双手。原来,初五她在朋友圈里亮出的精致美甲,到了节后上班第一天已经修剪得非常圆润,没有半点涂过指甲油的痕迹。她说:“那是节日期间为了同学聚会去做的美甲,上班当然要洗掉,不然影响手上的拿捏分寸。”
“我们就是继电器的‘调音师’,春运的交响乐又怎么能够少了我们呢!”任楚颇为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