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丽君
碱水粑基本要到过年前才能吃到,可炒鸡蛋,可放点家里腌的雪菜,或放点酱肉、大蒜、青菜、冬笋等等,也可用青菜煮来吃,很美味。
碱水粑香味浓郁特别,没有糯米粿的腻,吃起来很有嚼劲。
妹夫家在休宁县鹤城乡新安源村,依山傍水,一条河从他家房子后面经过,河边有一片小树林,很多树已好几百年。他妈妈很会做这个碱水粑,这些年托妹夫的福,年年冬天都有碱水粑吃。我不太喜欢吃米粿一类的食物,但自从吃了这个碱水粑后,就喜欢上了这个味道了。
去年过年前,妹夫的父亲提了两水桶的碱水粑和糯米粿,早上6:30从家里出发,倒了三趟车子,就为了让我们第一时间吃到这个美味。从他老家到我妈妈家有150多公里,很感谢两位老人的勤劳,这么多的米粿,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好。
碱水粑的来历有个传说,春秋时伍子胥为逃避楚平王的迫害,在昭关一夜急白须发。出关后,心境渐平,走到半山坳,见前方有石碑,就是寒婆之墓。此时走来一群老小,手提竹篮前来扫墓,纷纷取出祭品——碱水粑供伍子胥充饥。寒婆原名韩婆,她为节约乡人送来的粮食,想到用禾草烧灰,做成碱水来泡米做成粿,方便存放。伍子胥就把这个做米粿的办法带到了其他地方。
随着时代的变迁,碱水粑的形状有了很多改变。
现在传统的碱水粑制作,对碱水的要求很高,必须是由纯天然植物制作成的碱,如用茶籽壳、黄豆杆、稻草烧成灰,再用水冲洗,冲洗后的碱水就是做碱水粑的秘诀所在。
做碱水粑时,头天晚上就要用洗出的碱水泡米,还不能用好米。第二天用打浆机打成米浆,将米浆放进锅里炒,还要加碱水,炒成米团。在炒的过程中,蒸汽起来,碱水香混着米香,整个厨房空气中满满都是清香味。炒好的米团用带图案的粿印做成形,再上锅蒸半个小时,出锅后再放一个星期,才能浸到水里,这样能保持碱水的香味。
碱水粑的做法让我想起妈妈用黄金柴烧成灰泡水,再浸糯米做粽子,味道也是很清香,很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