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

新春话“福”

汽笛
  徐高友
  “迎春接福”,这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特別是在我的家乡,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喜欢在屋门、箱柜、凳桌、门楣、水缸等处贴大大小小的“福”字,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福星高照。
  “福,备也。备也,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这里,“福”字是万事如意的意思。打开今天的字典,“福”字有几种解释,但归结起来,主要还是指幸福而言。于是,以“福”字作人名、地名、物名的比比皆是。人们也有把生日蛋糕称之为“福寿糕”的。
  至于民间流行贴“福”字的来历,说法不一。最早的传说起自姜太公,说是姜太公封神时,他老婆也要请封,姜太公说:“你是个八败命,到我家来让我穷了一辈子,就封你为穷神吧!”他老婆不高兴了,“封我为穷神,叫我蹲在啥地方?”姜太公说:“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从此,老百姓家家都贴“福”字,以驱穷神。
  如今春节时,在我的家乡,许多人家还把“福”字倒过来贴。至于这一风俗,传说起源于清代恭亲王府。有一年的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目不识丁,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恭亲王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古语说千遍,金银增万两。没学问的奴才还真想不出这种招式呢!
  遂重赏了管家和家人。后来,倒贴“福”字之俗由官府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然而,千百年来,真正享“福”的人能有多少?绝大多数劳动人民有口饭吃,有件衣穿,即算“享福”了,年年贴“福”福不到,岁岁招财财不来。只有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奔向小康之路,才真正实现“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今天的“福”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如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