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型蒸汽机车
FD型蒸汽机车
KD7型蒸汽机车
ND2型内燃机车
DF4型内燃机车
建设型蒸汽机车 蒋雨鸥
于我们90后而言,蒸汽机车是一种未曾谋面的古老事物,偶尔会在电影中看到它:庞大的黑色身躯笼罩在缥缈的蒸汽中,优雅神秘如18世纪的田园派油画。在杭州机务段段史陈列室里,年轻的新职工们可以从ND2机车模型中遥想蒸汽机车近两百年的历史;而驾驶过蒸汽机、内燃机的老职工们抚今追昔,机车变迁、发展的过程随着岁月一点一滴刻入年轮,成为他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05年建段的前辈们是否会想象出杭州机务段今天的模样?今天的杭州机务段有97台内燃机车,132台电力机车,而在1912年时,整个沪杭线上也只有20台英制蒸汽机车。抗战胜利后,联合国拨给了美制的KD7和MA机车,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客货运量的增长、重工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机车台数和类型也逐渐增加和更新,国产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慢慢取代了进口蒸汽机车。
ND2机车 静静地立在杭州机务段段史陈列室地板上的ND2机车模型,无声讲述着中华儿女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途中抛洒了多少汗水和血泪。这台小小的ND2机车模型浓缩的是我国近40年铁路机车发展史——ND2型机车是从罗马尼亚进口,它是怎么来的呢?
改革开放后,上海铁路局为适应长三角地区高速发展,进行计划调整,1981年从罗马尼亚引进了ND2型内燃机车,自此,罗马尼亚ND2机车取代了国产DF3机车,同时为了提高牵引力,国产DF4内燃机车逐步取代前进型蒸汽机车成为主要货运机车。
KD7型蒸汽机车 当年驾驶过蒸汽机车的老师傅们提起KD7机车常常热泪盈眶、感慨良多,因为它虽然也是进口,来历却有别于其他进口机车。
KD7型蒸汽机车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美国制造,1947年,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为帮助中国二战后恢复经济,将机车作为救援物资捐赠给了中国。
KD7型蒸汽机车运行四十年后,于1989年功成身退。蒸汽机车运用四十年,在世界工业史上也是一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并非仅是机车制造方,还有中国的铁路工人们。朴实的铁路工人们拿出十二万分的热情、耐心,珍惜这批来之不易的机车,精心养护如同对待自家孩子。蒸汽机车烧煤,烟尘、煤屑、水垢等都会侵蚀火车头,但是只要当天运输任务一完成,司机、司炉哪怕再累也会将火车头擦得干干净净,工人自费买来砂纸,打磨锈蚀部分,甚至将锅炉炉膛的门也擦得锃亮。例行检修时,他们放弃休息时间来到现场,义务参与检查修理。这样的精心爱护,才有了运用四十年的奇迹。
2004年,在杭州机务段全体干部职工的依依不舍中,最后一台整修一新的KD7型蒸汽机车惜别杭州机务段,缓缓驶入上海铁路博物馆,在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雨雪后“安享晚年”。
第一台内燃机车 1974年的7月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DF3型内燃机车驶入杭州机务段,这是杭州机务段第一台上线的内燃机车,也是在这一年,DF3型内燃机车成为国内主要客运机车;六年后,国产蒸汽机车前进型取代了苏制FD型蒸汽机车,成为国内主要货运机车;十年后,FD型蒸汽机车全面淘汰。这是怎样一段全民族振奋的时光啊!从战后的百废待兴、依赖进口到全面自主研发,不过用了三十年,这是中国的“工业革命”,尽管晚了西方很多年,但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凭着勤劳智慧和坚忍顽强,在落后百年的情况下硬是追逐赶超,迅速跻身世界一流。
1987年1月,DF4型内燃机车开始在杭州机务段担当货运任务。
1987年8月,大同机车厂制造的建设型蒸汽机车进入了杭州机务段,这是杭州机务段第一次拥有国产建设型机车——至今杭州机务段仍保存着一台,它逐步替代了美国的KD7型蒸汽机车。
1992年杭州机务段配属了四方机车厂制造的DF5型内燃机车;1994年配属了二七机车厂制造的DF7型内燃机车;2000年,配属了大连机车厂生产的DF4D型内燃机车,这一型号至今仍在使用;2002年,杭州机务段蒸汽机车全部下线,更换为内燃机车,使用了二十年的ND2型机车一并退出运输舞台;2004年初,杭州机务段配属戚墅堰机车厂生产的DF11型机车;2004年底,杭州机务段实现调车机车全部内燃化,蒸汽机车的身影留在了20世纪,一起留下的,还有那段依靠进口机车的历史。
铁路在发展,机车型号在变化,操纵方式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一代代铁路人留下的精神和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从今天动车组司机手比呼唤时严肃认真的侧脸上,依稀可见战争年代、第一代蒸汽机车乘务员们于枪林弹雨中英勇无畏的风采气度,同一百年前一样,安全正点,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信念。
杭州机务段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