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北站 行尽清溪到碧峰

字数:1485 2019年5月9日 铁路新闻


绩溪尚村
绩溪北站黄昏 况士 摄


  梁诚/文 田益平/图
  绩溪北站,先于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开通运营;又因2018年12月25日杭黄高铁的开通,拉近了与杭州地区的时空距离。两条高铁在绩溪北站聚合,印西湖三潭之明月,染清凉峰峦之风清,无异于双龙戏珠,遥相生辉。
  绩溪“徽之源”
  绩溪县域不大,仅有1126平方千米,居民不多,不到18万人口。倚黄山之奇,挟天目之秀。
  唐宋八大家之一,宋时曾任尚书右丞、官职相当于宰相的苏辙,于元丰七年在绩溪当过县令,初到绩溪三日后出城,信手拈来“行尽清溪到碧峰,阴崖翠壁书杉松;故留石照邀行客,上彻青山最后重。”的佳句。
  绩溪因水而得名,据县志记载,“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故名绩溪”。置县1400多年以来,徽州古地称绩溪为“徽之源”,皆缘于境内有徽山徽水大徽村。邑小士多,钟灵毓秀,从古至今,涌现出江华、胡宗宪、胡雪岩、胡适等杰出历史人物。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中国徽墨之乡、国家生态县等荣耀于皖南一小县,殊为罕见。
  绩溪境内,重峦叠嶂,河网密布,水系归属于长江、钱塘江。登源河、扬之河等经歙县注入新安江,成为钱塘江的源头之一。徽杭古道上的“江南第一关”,在两山夹峙中凌空虚架,承载着徽州先民往返杭州的惊心动魄。
  绩溪北站徽文化的结晶
  从杭州东站沿着杭黄高铁出发,约一个半小时到达绩溪北站。车站建筑总面积11988平方米,站房设计从我国传统建筑中汲取灵感,以古徽新韵、和谐盛世为建筑创意,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建筑形象。
  走进候车大厅,但见钢构坡屋面镶嵌玻璃天窗、石材柱廊沿中轴对称,整体造型简洁美观,庄重大气。通过“和”“合”“荷”的建筑语汇演绎,以及“回”形纹、花窗、层叠梁木、斗拱等中华传统建筑特点的展示,让人品味“徽文化”建筑主题。
  融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取徽州山水之灵气,绩溪北站创建出一个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典范,呈现当代铁路客运建筑的盛世气象,被广大旅客誉为合福、杭黄线上高颜值车站。
  据绩溪北站站长张斌介绍,车站共8站台14线。其中合福场设到发线5条,杭黄、皖赣场设到发线9条。目前车站办客的列车合福上下行39列,杭黄上下行30列,日均发送旅客1500人左右,每逢春节、清明节等旅游旺季,客流暴增70%以上,其中苏浙沪客源占了四成。从绩溪北站出发,下福建上北京都极为便利,地方公交专线可随时将游客送到龙川、上庄、家朋乡等景点。
  高铁新线助推发展新引擎
  据绩溪县铁路办的同志介绍,今年1月7日上午,“徽州之源·自在绩溪”号高铁冠名列车首发仪式在上海站隆重举行。冠名为“徽州之源·自在绩溪”的G7317次高铁专列借杭黄高铁开通之际,运用车身外彩贴以及车厢内十余种广告媒介,将绩溪县城品牌标志融入车厢的各个环节,成为一张驰骋于杭黄线上的绩溪名片,全方位展示绩溪丰富的旅游资源。
  据了解,继合福高铁开通后,每年20%以上的客流增长带动了绩溪旅游业的发展以及绩溪徽文化的传播,而2018年底杭黄高铁的开通,进一步拉近了绩溪与长三角核心区域的时空距离,对提高绩溪产业承接能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如今的绩溪,新兴产业、特色小镇、旅游业发展兴盛,徽文化历史久远,高铁名片更为绩溪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房笔墨纸砚间,或有龙川、鄣山等造境,或有古宅东屏、西境等照影,显出人文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绩溪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闲适于田园风光之间。
  绩溪北站,碧峰之下,恬淡相守。
Page Not Found :

页面丢失了......:(

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