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0年砥砺奋进,70年长歌未央。1949年8月1日,上海铁路管理局宣告成立,从此,华东铁路翻开新篇章。时间,是最客观的记录者,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从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到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长三角铁路发展始终与共和国同行,一路上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高光时刻。回头望,常惊叹,展未来,壮志生。抚今追昔,我们梳理出集团公司70年来的重大事件,从历史中汲取滋养和力量,激励新时代上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征程中续写更加精彩绚丽的篇章。
1949年
8月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上海铁路管理局成立。
1951年
10月20日,上海铁路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在上海虹口体育场开幕。
1953年
9月21日,上海局首批131名抗美援朝职工凯旋回沪。上海铁路职工先后赴朝支前者计4367人。吕崇周等58名职工牺牲,被追认为烈士。路局公安处民警史元厚在朝鲜为抢救落水儿童献身,被誉为国际主义战士。
1954年
1 月1 日,上海局所属上海、南京、杭州等6个车站与苏联、朝鲜、蒙古以及东欧各人民民主主义国家之间开展国际铁路联运业务。
1955年
12月26日,南京、上海、杭州铁路运输分局,改称为铁路分局。
1956年
4 月1 日,全国铁路第一个机械保温冷藏车辆段——张华浜冷藏段在上海成立。
1957年
8月2日,真西支线试铺一公里长钢轨。这是中国铁路最早铺设的无缝线路。
1958年
11月9日,沪宁铁路双线开工,1976年6月全线双线竣工。
11月,津浦线徐州浦口段双线工程开工,1978年建成交付运营。
1959年
上海铁路总局成立,下辖蚌埠、南京、杭州铁路局和上海铁路办事处。
1962年
1月28日,上海至常州间启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年底沪宁线全线启用。
1963年
4月1日,上海铁路总局和蚌埠、南昌铁路局合并,组成上海铁路局。撤销南京、上海、杭州三个办事处,成立蚌埠、南京、上海、杭州、南昌五个铁路分局,受上海铁路局领导。
1964年
1月15日,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列双层新型客车在沪杭线试车,并在沪杭线运营。
1966年
4月19日,上海铁路彭浦工务工厂焊接出第一批长钢轨(每根长250米)。
1968年
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建成通车。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自行设计、自行施工修建的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特大型公铁两用桥梁。大桥全长6772米,衔接南北之沪宁、津浦两条铁路干线。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使南来北往的火车由过去轮渡过江的一个半小时缩短为2分钟,大大提高了列车的通过量。
1971年
12月,芜湖至铜陵铁路建成。
1972年
2月1日,杭州至牛头山铁路全线通车。
1973年
4月24日,中共上海铁路局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沪召开。
1974年
4月,全路第一代红外线轴温探测器制成,在南翔站投入使用。
1975年
8月15日,蚌埠淮河新铁桥通车。
1977年
9月27日,沪宁线旅客列车全部实现由内燃机车牵引。
1978年
1月1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铁道部命名上海局东风3型0058号机车为“周恩来号”机车。
10月,铁路货运站北郊站建成营业。北郊站为当时全国铁路零担货物发送量最大的货运站。
1983年
12月12日,南翔站建成全国铁路第一座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驼峰计算机实时控制编解系统。
当年,上海局年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1亿人次。
1985年
6月1日,铁道部配属上海局100台ND5型内燃机车,取代蒸汽机车担当南翔至徐州直通货物列车牵引任务。
8月25日,芜湖裕溪口新轮渡通航。
1986年
2月,铁道部正式提出“中取华东”建设目标,并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中取华东”建设于1988~1989年全面施工,至1991年末取得决定性胜利,完成投资85.1亿元,建成新线473公里,建成电气化铁路513公里,建成复线620公里。
1987年
12 月28 日,铁路上海新客站开站。上海站新站占地面积43公顷,主站屋面积4.5万平方米,候车室面积2万平方米,设13个站台15条股道。车站在国内首次采用“高架候车,南北开口”的布局,大部分候车室跨越站场,南北均设进出口,旅客“高进低出”。
1989年
8月30日,南京西-上海游1/2次新型双层空调客车首次开行。
1991年
为缓解华东运输紧张局面,提高华东铁路现代化水平,铁道部决定继“中取华东”之后,“八五”后三年在华东地区再投资160亿元,开展“再取华东”大会战,为华东经济的腾飞构筑一个相对适应的铁路网。到1994年底,“再取华东”各项指标基本完成,华东地区运能大为提高,运输紧张的状况得到进一步缓解。
1992年
3月18日,上海局首次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在沪杭铁路外环线进行干线维修施工。
1995年
5月20日,全国首列“假日01/02次”(上海-杭州)优质优价软席旅客列车开行。10月20日,沪宁线既有线客车提速试验成功,试验时速高达173.5公里,开创了中国铁路史上在既有线提速的先河。
12月12日,全国铁路首趟行包专列在上海站开行。
1996年
4月1日,铁道部命名的中国第一列“先行号”快速旅客列车在上海站首发,上海至南京全程运行2小时48分。
1997年
4月1日零时,铁路第一次大提速全面实施。这次提速调图,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提速列车最高时速达到了140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由1993年图定的48.1公里,提高到时速54.9公里。首次开行“五定”货物列车。
5月19日,上海-九龙Z99次直通旅客列车在上海站首发。
1998年
10 月1 日零时,铁路第二次大提速实施。快速列车最高时速达到160公里,非提速区段快速列车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首次开行8对行包专列,形成了运输由沪杭向乌鲁木齐、成都、北京、哈尔滨、沈阳等地区辐射的快速通道。
1999年
10月10日,最高时速180公里的中国首列大容量内燃动车组列车“新曙光”号在沪宁、沪杭铁路投入运营。
2000年
9月30日,芜湖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全长10521米,为公铁两用桥。芜湖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结束了华东铁路第二通道的“咽喉”芜湖至裕溪口靠铁路轮渡连接的历史,对完善华东路网,提高运能具有重要意义。
10月21日零时,铁路第三次大提速在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线顺利实施。全国铁路提速线路延展里程接近一万公里,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四纵四横”提速网络。
11月15日,上海局在全国铁路率先实现管内客运站计算机售票与地区票务中心联网。
2001年
1月2日,全长223.2公里的超长无缝线路在沪宁铁路铺设成功。
10月21日零时,铁路第四次大提速开始实施。铁路提速延展里程达到13000公里,提速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在京沪线北京至上海间自18:00至20:00两个小时之内连续开行4对夕发朝至特快列车。
2002年
4月30日,京沪间运行的T13/14次上海局传统品牌列车冠名为“东方号”列车。12月,新长铁路开通。新长铁路全长529公里,是客货共线的单线非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20公里。
2003年
上海局在抗击非典疫情中,处理各类情况1490起,运送“抗非”物资7120批4230吨。京沪线DMIS全线贯通,上海局率先实现调度无纸化。
2004年
3月,上海局建成全局安全行车监测监控中心,对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一级报警”信息实施跟踪和闭环管理。
4月18日零时,全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实施。几大干线部分地段线路基础达到时速200公里的要求,提速网络总里程16500余公里。全国增开了19对直达特快旅客列车,最高时速达160公里,途中一站不停,点到点运输,实现了北京、上海、南京、合肥、杭州、天津等大城市间旅客快捷运输。
4月,宁启铁路林场至扬州段开通运营,2005年7月扬州东至海安段开通运营。宁启铁路全长365公里,是客货共线单线铁路,设计时速120至200公里。
8月28日,上海铁路博物馆开馆。
2005年
3月18日,全国铁路撤销铁路分局,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重大体制改革。上海局随即宣布撤销蚌埠、南京、上海、杭州铁路分局,分别成立蚌埠、南京、上海、杭州铁路办事处。
2006年
3月3日,全局首台电力机车落户杭州机务段,标志着上海局电力机车上马正式拉开序幕。
6月25日,京沪线全线接触网受电成功,京沪电气化铁路开通运营。10时50分,韶山4型电力机车牵引21034次货物列车从上海西站始发,这是京沪线上第一趟开行的电力机车。
7月1日,上海南站开站运营。上海南站是世界首座圆形火车站。车站占地面积60公顷,其中站房建筑面积5.6万余平方米,地下空间面积近20万平方米,为南北贯通、高进低出、高架候车的铁路客运站,设11个站台12条股道。
9月12日,沪杭、浙赣电气化铁路同时通电,13日6时44分,首趟由韶山4型电力机车牵引的货物列车从南翔站启动,开始对沪杭、浙赣(上海局管内)进行全程往返试运营。
10月1日,上海-拉萨旅客列车在上海站首发。
2007年
1月28日,国产CRH动车组在沪宁、沪杭铁路首次投入运营。
4月18日零时,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实施。首次开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旅客列车。上海局管内,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4249公里。
12月26日,上海局年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2亿人次。
2008年
4月18日,合宁铁路开通运营。线路全长157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
5 月16 日至30 日,为支援汶川抗震救灾,上海局干部职工捐款904万元。5万多名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631万元,6千多名共青团员交纳“特殊团费”22万元。安全转运四川地震伤员1307人。
2009年
11月,陇海铁路徐州至连云港段完成电气化改造,至此陇海铁路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
2010年
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通车。沪宁城际全长301公里,设21个车站,设计时速350公里。
7月1日,上海虹桥站开站运营。车站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站房面积约24万平方米,候车室面积6万余平方米,设16个站台30条股道。
10月26日,沪杭高铁通车运营,线路全长169公里,沿线设9个车站,设计时速350公里。
2011年
6月28日,南京南站开站运营。车站总建筑面积约45.8万平方米,站房面积约28万平方米,候车室面积5.6万余平方米,设28个站台28条股道。
6 月30 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京沪高铁自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12月18日,上海局年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3亿人次。
2012年
9月28日,长三角首条采用公交化运营的市域铁路——金山铁路开通运营。金山铁路全长56公里,列车全线运行时间最短32分钟。
10月16日,合蚌高铁通车运营,线路全长130公里,沿线设5个车站,设计时速350公里。
2013年
7月1日,宁杭高铁、杭甬高铁、杭州东站开通运营。宁杭高铁北起南京南站,南至杭州东站,全长249公里,沿线设9个车站;杭甬高铁北起杭州东站,南至宁波东站,全长155公里,沿线设5个车站。两线设计时速均为350公里。杭州东站建筑总面积32万平方米,设18个站台34条股道。
9月30日,长三角首列中欧班列从苏州西站始发,历经半个月,行程11200公里,抵达波兰华沙。铁路成为空运、海运之后,又一条连接长三角和欧亚大陆的通道。
2014年
11月12日,合肥南站开站运营。车站总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站房面积约10万平方米,候车室面积3万余平方米,设22个站台26条股道。
11月20日,上海局年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4亿人次。
12月10日,杭长高铁通车运营,线路全长933公里,沿线设21个车站,设计时速350公里。
2015年
3月5日,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5月20日,获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6月28日,合福高铁通车运营,线路全长850公里,沿线设24个车站,设计时速300公里。
12月6日,宁安城际铁路开通运营,线路全长258公里,沿线设10个车站,设计时速250公里。
2016年
7月1日至15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成功进行综合试验,单组交会运行和双组重联运行最高时速均达到420公里,成为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420公里交会和重联运行的高铁动车组列车。
11月14日,上海局年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5亿人次。
2017年
11月19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挂牌仪式,并举行“进入新时代、建立新体制、展示新作为”主题党日活动。
12月14日,集团公司年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6亿人次。
2018年
9月23日,G99次复兴号列车从上海虹桥站出发,驶往香港西九龙站,标志着沪港两地进入高铁直通时代。
12 月25 日,杭黄高铁开通运营。杭黄高铁全长287公里,沿线设10个车站,线路技术标准为双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250公里。
2019年
7月27日,沪宁城际铁路开展电子客票应用试点,该条线路是全国第二条电子客票试点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