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多林
义乌火车站的兴建要溯源到1929年12月,设在小三里塘村的火车站规模很小,仅有15平方米的售票房和15平方米的货物仓库。新中国成立前,每天仅有两对客车和一对货车停靠义乌站。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义乌站扩建,增加货物仓库三座。
1984年12月,我进铁路工作,分配在地处金华的诸暨车务段东孝站,来往于诸暨站和东孝站,必经义乌站。我亲眼见证着铁路边上义乌小商品市场由小到大的不断发展。每次在义乌站停车,看着那些下车的商贩们从广州进香烟,从厦门进衣服等,再到义乌市场销售。上车的商贩又从义乌将大包小包的商品贩运到其他地方销售。义乌地方政府的领导们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这种现象,摊位少收钱甚至不收钱,交易少收税甚至免税,由此不断吸引全国各地的商贩们前来义乌,利用铁路交通的便利条件,开展简单的贸易。
1985年,义乌站每天停靠旅客列车22对,春节期间增至32对左右。铁路对义乌的商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义乌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第一代市场700个摊位很快就供不应求。1984年12月6日,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建成开业,设摊1800多个,经营工艺品、小五金、日用品等大约3000个品种。
1988年,义乌撤县建市,义乌站全面改造,增设3.5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铁路复线改造展开。义乌铁路客流不断攀升,货运快速发展,开办了国际集装箱运输。
1990年,我调到诸暨车务段机关工作,那时,机关的工作重心主要在义乌站,这一年,义乌站发送旅客167万人、到达旅客174万人。
1996年,我调到诸暨车务段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部门相继任党支部书记、经理,公司的三分之二经营项目和经济收入都在义乌站,我们不断开拓商业经营,逐渐引进肯德基、梦娜、洪太姜糖等品牌。在义乌西站建仓库,扩大经营项目。
到了2002年,开行客车40多对,发送旅客374万人,货物运输达290万吨,发送行李5万多件,运输收入近4亿元。同年,义乌站被铁道部定为一等站。
2006年6月16日,义乌站分为义乌站和义乌西站,前者为客运站,后者为货运站。义乌站迁移到距离义乌市中心8公里的后宅街道长江畈地段,站房按一次集聚3000人设计,日均接发客车56列,这一年,发送旅客425万人。
义乌西站迁移到城西街道,有货运列车到发线6条,货物线7条,机场、油库、浙中生产资料市场、粮食专用线等专用线6条。办理行包专列、整车、零担、散堆装、危险品发送业务。
2014年12月10日,义乌站高铁开通,成为高铁与普铁共同运营的综合性车站。
2015年3月,我调到义乌西站工作,体验了中欧班列的开行和不断拓展,见证了“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同年12月,我调到义乌站工作,这一年,车站旅客发送量达902万人,比10年前翻了二番;客运收入达11.3亿元,比10年前翻了三番多。义乌站已然成为全国一等中间站里最具规模和活力的车站。
2018年7月1日实施新运行图,义乌站开行高铁209列、普铁106列,比1985年增加了271列。
近十多年来,铁路设备设施有了飞速发展,高铁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运输服务理念进一步转变,义乌站设立“商城之窗”雷锋服务站,为重点旅客提供绿色通道和特殊服务。客运组织提档升级,售票和支付方式多样化、智能化,通过自助检票闸机进出站,实现了自动化。
七十年,对于义乌站来说,是巨大的跨越和举世瞩目的腾飞。车站已成为全国县市级中最具规模和活力的高普铁综合一等中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