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与《富春山居图》

汽笛
  文杰
  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文杰读书也博而不专,有时还牵强附会,因小得而自乐。近日偶读,发现封神榜与《富春山居图》之间有些许关联,或少为人知,喜不自胜,乃作文以记之。
  封神榜出自明代神怪小说《封神演义》,此榜为封神所用,用以分封天庭八部三百六十五正神,乃是一件了不得的先天灵宝,却只在神话之中,并无实物存于世。《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创,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因藏主曾焚画殉葬,《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前半卷《剩山图》现藏于浙江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封神演义》讲述了武王伐纣的故事,故事中执掌封神榜的,是得道高人姜子牙。姜子牙史上确有其人,其名姜尚,周朝开国元勋,被后世尊称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传说姜子牙在渭水之滨垂钓,鱼钩直且无饵。当时的西伯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路过,见之,奇之,攀谈后发现姜子牙胸有丘壑、雄才大略,便请回去立为国师。姬昌对姜子牙说,我的父亲太公在位时,就一直盼望您这样的贤人,现在您终于来了。因此尊称姜子牙为“太公望”,后来人们把“望”字省去,称为“姜太公”,也就有了那句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文杰读故事到这里,思绪天马行空,发现封神榜和《富春山居图》之间的一丝相似。有读者可能也想到了,“太公望”这三个字实在是有些熟悉。《富春山居图》的作者,名字便是“黄公望”。黄公望其实原本姓陆,因为自幼家贫,父母双亡,过继给黄公为子。邻人说,黄公一直盼望有个儿子,现在儿子终于来了,所以便起名为“黄公望”。
  太公望与黄公望之间,不仅得名缘由相似,而且二者皆是历经磨难、大器晚成。姜子牙出生时家境败落,年轻那会儿当过屠夫,卖过酒,直到苍颜白发仍一事无成,72岁遇到文王才一飞冲天。黄公望则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成画家,他志在官场,却不幸40岁时被牵连入狱,坐了十年大牢,出狱后为生计,转身成了道士,摆过摊,卖过卦,80岁时才开始画《富春山居图》,没想到成了传世之作。
  封神榜与《富春山居图》皆是传奇,你无法想象,铸造传奇的人,其时都已年逾古稀、垂垂老矣。借用两句网红语,只要你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