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学锋
中国的饮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食为主。徐州位居南北交汇之处,米面兼容。大多数徐州人家,每天中餐吃米,早晚吃面。在徐州众多的面食中,有一种看似极其平常却又颇为独特的、也是令徐州人百吃不厌的面食,那就是徐州烙馍。
烙馍既不同于北方的单饼,也不同于很多地方都有的煎饼。烙馍作为一种徐州特有的面食,已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楚汉相争时,刘邦率兵与项羽作战,因刘邦的军队纪律严明而深受徐州老百姓的拥戴。为了能让行军途中刘邦的军队吃上一顿饱饭,徐州的老百姓急中生智,发明了一种既简捷快速又方便实惠的面食——烙馍。如果炒上一盘辣椒炒鸡蛋,煎上一锅辣椒疙瘩,用烙馍卷着吃,更乃妙不可言,这使得现在徐州很多人家还保留着这种吃法。
对于烙馍,徐州人有着一种别样的情结。作为一种主食,徐州人以特有的灵气和丰富的想象把烙馍的吃法演绎的淋漓尽致、无与伦比。烙馍泡在汤里吃像喝面叶一样,可以卷油条吃,卷馓子吃,大凡炒菜都可以卷着吃。小时候,我们还经常用烙馍卷白糖、卷麻酱吃。小吃上来后,盘子里一半是普通的烙馍,一半是炸得酥脆金黄的烙馍丝,卷着吃别有一番风味。随着烧烤的兴起,烙馍还成了烧烤摊上一道必不可少的吃食。酒喝至酣时,要上几张烙馍,卷上几串羊肉串,大口吃着,使劲嚼着,那才叫酒足饭饱呢!
说起烙馍,还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和单位里的几位同事一起去桂林出差。上车的时候,每个人都带了很多准备在车上吃的食品,大多是蛋糕、饼干、面包之类的甜食。吃饭的时候,同行的老王师傅带的烙馍卷辣椒炒大肠,顿时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勾起了我们的馋虫,大家纷纷拿着自己的食品与老王师傅交换,那怕只是一两口也过瘾。到了桂林以后,天天吃米饭、顿顿喝米线,便愈发想念起徐州的烙馍来。
年过古稀、离开徐州已50多年定居南方的表哥,每每吃到家乡烙馍时总是赞不绝口感慨万千。我笑着说:“您还能咬动吗?”表哥说:“咬得动,一段时间没吃烙馍,就想得慌。”他的回答让一份对故乡的难以割舍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