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的桥

汽笛
  孟婧雅
  乘高铁到昆山南站,再换乘公交车,很快锦溪古镇的风貌便映入眼帘。
  锦溪位于昆山市西南,志载:“一溪穿镇而过,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河面,满溪跃金,灿若锦带。”故因溪得名。又东临淀山湖,西依澄湖,南靠五保湖,北有矾清湖、白莲湖,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在五湖环抱下的粼粼波光里宛若画卷。同邻近的周庄相比,锦溪是安静的,难怪沈从文赞它是“睡梦中的少女”。
  由于“镇为泽国,四面环水”,锦溪古镇里桥梁星罗棋布,素有“三十六座桥”之说,仅老镇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目前就有古桥26座,密度举世罕见。现存古桥多为明清建筑且保存完好,有单孔桥、多孔桥、拱桥、平桥,还有半桥和双桥,形式多样,桥柱、楹联、碑刻俱全,其中以明代成化年间十眼桥最为著名。十眼桥全长52米,九柱十孔,造型古朴别致,为远近水乡所罕见,又称“小宝带桥”,是观湖赏月极佳之处。桥多风俗多,每一座古桥背后几乎都有一两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在锦溪更有“走三桥”的传统。锦溪三桥为天水桥、丽泽桥、鸿福桥,呈“品”字型跨于河上,近似等边三角形,每逢镇上居民嫁娶,新郎新娘都要走三桥,以期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喜欢从清晨开始感受一个古镇的苏醒,小桥流水,白墙青瓦,沿着石板路,慢悠悠穿过一座又一座的桥,时间尚早,路上仅遇见三五摄影爱好者,迎面而来的微风里尚未掺杂太多市井味道。煤炉生火,洗洗涮涮,做袜底酥的人家已经开始揪面团,细长的奥灶面似乌篷船上摇橹船娘的吴语浅唱,石台上晾晒的萝卜干,理发店里烧开水的老者,就着溪水洗衣的阿婆,门口静静刻着木窗花纹的手艺人,桥上的石雕,岸边的垂柳,水中的花鸭……没有密密麻麻的客栈,没有一间挨着一间的纪念品店,没有汹涌如潮的游人,人们在这里生活着,招待外乡人只是生活的一页。日头渐高,已记不得过了哪些桥,岸边回廊下茶具桌椅倚河而放,一壶开水一杯茶,就这么坐着,数着水面上的圈圈涟漪。
  古莲桥,当地人也叫它长龙桥,虽是一座新置的景观桥,却成了锦溪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整座桥独立于五保湖中央,长长的廊桥以古典飞檐造型的亭子相连,将菱塘湾和五保湖分隔开来,尤爱夏日黄昏时在桥上漫步,湖面上映日荷花正艳。路过附近当地人的书画小摊,请摊主绘幅扇面带回家作纪念,很快素白绢面上晕开浓淡,数笔勾勒,末了补上只娇俏红蜻蜓立于小荷尖尖角,满湖碧波呼之欲出。
  许是古镇的缘故,锦溪的夜格外宁静。月光幽幽从树的枝叶间泻下,跳上石阶,跃上船头,随着河水欢快流淌。走过始建于清顺治四年的隆福桥,走过明万历元年的具庆桥,走过元代元统初年的中和双桥,走过南宋建炎三年的里和桥……临水枕河,近桥通舟,从古至今,桥与人们的生活是如此密不可分。桥是风景,也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桥是跨越,也是连接,“或架木跨水,过河而不湿足濡衣”。坐在桥边,蛙声蝉鸣,一样的清风朗月,一样的流水迢迢,桥上栏杆历经千年风吹雨打早已变得触手光滑……
  过桥是“渡”,人生亦如渡。人的一生总有困难挫折,但也不要因此放弃曾经的坚持和梦想。桥儿长长桥儿弯,这道时光浸润后的弧线总会指引你到达新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