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了

汽笛
  韦辰
  黄渡番茄,又称黄渡大红番茄,个大皮薄,沙甜汁多,在上海有良好的声誉。看着无数红绿相间的果实,我的思绪飘回儿时,家乡的房前也有个小菜园。记忆中,母亲每年精心栽植番茄秧子,一垄又一垄,从河里挑水浇园,挑在肩头的那一担水晃晃悠悠,忙碌的她总是气喘吁吁。
  那时我只有八九岁,对于颜色鲜艳、外形与茄子柿子相似的番茄充满好奇,于是,我时常会跑到小菜园观察番茄的生长情况。
  母亲和很多人一样来到城里生活,因为割舍不下的田园情结,特意买了一楼居住。因为在楼前的空地可以开辟出一片菜园,虽然不大,但可以栽上番茄,目的是找寻那种在农村生活时的味道,回归心灵的家园。
  其实,每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心界都很辽阔,纵然短时间失去方向,也不会孤单。那些发生的和没有发生的故事,都是流年岁月的醇厚所在。这种感觉,就像番茄带给人的生命质感,充满青麦的香气,却永远透露着不娇气、不张扬的品质。
  我参加工作后,没想到也身处番茄的“伊甸园”之中。顺着站门口弯弯曲曲的小河,沿着笔直的小路一直向前走,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黄渡番茄地,每年这个时候都是番茄小脸“红彤彤”的时候。
  每当我来到番茄架旁,摘一个番茄,用手擦擦后咬上一大口,顿觉田野气味十足。番茄叶的清香似乎留在嘴中,皮薄汁多,酸中带甜,甜中带沙,沙中带糯,让人食之不忘。
  黄渡番茄之所以好吃,主要依托优良品种、独特的土壤条件以及精细化管理,坚持采用有机种植无添加。黄渡地区种植的番茄,选用的是美国大红与北京早红杂交的品种,20世纪80年代通过铁路运输将种子播撒在了这片土地上。如今番茄红了,轰鸣的汽笛又将香甜可口的红色果实送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挑动着乡情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