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动车组“主治医师”

——探访南京动车段陈美平劳模工作室

铁路纪实
陈美平在讲解动车组检修知识

陈美平在处理配电柜故障。(余爱国 摄)

  通讯员 葛飞 胡林海
  “把检测做专、把检查做精、把检修做细,从事这项工作,我们就要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当好动车组‘主治医师’。”说这句话的陈美平,是南京动车段诊断工程师、高级技师,也是陈美平劳模工作室的负责人。
  从一名普通职工到技能大师,陈美平不畏艰难、持续奋斗,攻克了一项项动车检修难题。他带领团队成员,开展技术攻关、故障研判、创新创效、修旧利废,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用实际行动为动车组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潜心钻研成“大拿”
  1991年8月,21岁的陈美平从苏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进入当时的浦口车辆段从事检车工作。“我从小就喜欢捣鼓与机械有关的东西,上学期间汲取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一进单位就潜心实践,十几年的时间,为我从事动车组检修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陈美平如是说。
  2006年6月,陈美平被择优抽调去西南交大参加培训,这是他首次接触动车组的相关理论。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之后又到动车组生产厂家跟班实习。
  学成归来的陈美平,成为集团公司首批动车组机械师。那时,全路首批动车运用所还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夜间,动车组检修需要靠机车拉到上海南站旁的一条临时地沟线上,就在这个条件艰苦的“临时动车所”,陈美平成长为动车检修领域的行家里手。
  在2008年全路技能大赛中,陈美平获得CRH2型动车组检修全能第四名,荣获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尽管工作辛苦忙碌,陈美平却一刻没有放松学习。要第一时间判断、解决故障,必须知道动车组的结构是怎样的,部件是怎么运作的,故障原因是什么。工作之余,他几乎都在看线路图,从和谐号到复兴号,近万张图纸都被他装在了脑子里。
  30多年来,陈美平获得了全路劳模、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集团公司首席技师、上铁工匠等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夜以继日的钻研和坚守。
   创新维修保安全
  “起初,动车组的维修配件都要从国外进口,成本非常高,有时候其实只是很小的一个点出了故障,但是没人搞得清楚原因,就只能换一整套新设备……”陈美平坚持自主检修理念,由浅入深,认真研究故障现象、起因,从看厂方人员干、到厂方人员看着干、再到独立自主干,从而真正实现自己动手、自主检修。
  “找到故障点,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部件维修,从根上保证动车组运行安全。”陈美平劳模工作室将影响行车安全且故障率较高、整体更换成本大、物料周转周期长的部件进行梳理分析,逐一攻克自主维修难题。
  从部件拆解到技术难关攻克,没有维修工艺,就得扎根现场。陈美平和团队成员从图纸入手,反复研究、连接、拆除,最终敲定维修工序。目前,该工作室已实现CRH3型动车组前照灯和复兴号动车组雨刮器、门扇敏感胶条等部件的自主修复,可自制温控器盖板、VIP座椅灯光旋钮、洗面台抽纸盒装饰圈等配件。
  在现场作业中,针对许多部件更换难、数据测量精度低的问题,陈美平带领团队成员自主研发了数十种工装用于优化作业流程,其中有7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传经送宝育新人
  独木不成林,作为单位的技术带头人,陈美平毫无保留地向职工传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讲解动车组电气设备维修专业知识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手把手教授疑难故障处理技巧。在他的帮助下,8名职工走上了管理岗位,15名职工获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7名职工荣获全路技术能手或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
  作为集团公司聘任的兼职教师,陈美平积极参与各种技术培训工作,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编撰《动车组故障排查指南》《动车组故障案例汇编》。为了便于新职工在培训中快速掌握动车组部件的检查技巧,直观地了解故障处置原理,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他积极参与该段职培中心创建,以1:1比例建立受电弓、转向架等实作培训间,运用VR技术制作动车组基础作业全景指导书。目前,他带培的人员已达1200人次,不少学员都已成长为动车组检修运用的技术骨干。
  现在,这些技术骨干也都加入了陈美平劳模工作室,共同践行当好动车组“主治医师”的职责使命,努力提升动车组运维安全、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