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宝
王文华现任南京东站到达场车间副主任。2015年获全国劳模荣誉称号。他是我采访过的拥有最高荣誉的铁路人。
1987年,王文华自铁路学校毕业后就来到皖赣线上一个四等车站,坚守28年。此地海拔1100米,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当时那个车站“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吃水靠肩挑,停电就点煤油灯或蜡烛,吃饭就用酱油烧汤泡饭。职工上班骑自行车,一半路是人骑车,另一半路是车骑人,山路崎岖只能扛着走。买米买菜都要到数公里外的镇上,遇上汛期和雨雪天气,基本上就与世隔绝了……
他津津乐道的是,大伙儿一道上山挖来各种果树和花草,种植在车站四周;建篮球场,依靠肩扛手提,从山头运来石头敲碎铺垫;为了丰衣足食,大家开荒拓地,种植蔬菜,饲养家禽……
王文华总习惯把“我们”“大家”挂嘴边,不说他自个儿。我问:“你把时间都耗费在车站,家能照顾上吗?”他思索一番答道:“有的时候的确顾不上,谁让我们是干铁路的。”有一年8月,台风“海葵”来袭,引发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从当天17:45开始,不到一个小时,大水来势凶猛,漫上了线路,淹没了钢轨……他连续坚守车站一个星期,直到调度所发布命令:列车限速运行,采用电话闭塞法行车。这其间,降压药吃完了出现头晕症状他不吱声。妻子、女儿打来数个电话,告诉家中进水,家具和电器已经全部泡在水中……最后一次,妻子几乎是央求他:“妈妈的胆囊炎又发作了,躺在床上痛得不行,家里水位还在上涨,你就不能抽空回来
一趟吗?”他语气凝重:“车站的情况更紧急,我实在不能离开。你们收拾一下去我姐姐家吧!家里的东西别管了,后面我们慢慢来。”
其实,他的家就在山脚下,离车站仅三公里的距离。
现在,王文华虽离开了那个小站,谈起那段岁月给他最深的感受,竟联系到黄山的松树。
他说:“黄山著名的景点有妙笔生花,还有迎客松。其实那两处都是悬崖峭壁。估计是鸟儿衔来松树的种子,不巧掉在没有足够土壤的石头缝里。但就是在这种不适合生存的环境中,松树向阳而生,迎难而上,硬生生地成长为茁壮的样子。”
我明白了。王文华就如一棵黄山松,安排到哪个岗位,他就一定会落地生根、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