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石电话机
人工交换机 沈燕/文 董佳怡/图
铁路通信作为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千里眼”“顺风耳”,担负着铁路运输生产指挥、安全正点行车、信息快速传递等职责和任务。“铁路修到哪里,通信信号就要跟到哪里”,在四通八达的铁路线上有着纵横交错且独立的铁路通信网络。随着铁路的发展,铁路通信也经历着更新换代,进入高铁时代,铁路通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电话交换也可以称作是电话转换,就是连接电话进行通话的电子通信系统,电话交换机是这个系统的中央处理器,连接电话线路并且传递通话信息。电话交换机通常负责长途电话的转接,以前各铁路局都有长途局,每个长途局都有固定区号划分。从一个铁路局拨打到另一个铁路局时,需要呼叫对应的话务,然后经过接线处理,最后才把整个线路连通,从而实现正常通话,传递通信信息。
电话交换机在中国铁路的发展可追溯到18世纪初。1903年,铁路开始装设磁石式人工电话交换机;1917年,共电式人工电话交换机投入使用;1918年,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运用并快速发展。至1949年前,全国铁路累计安装人工交换机463台、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10575门。
1949年后,我国建设的第一条电缆长途线路在宝成铁路的宝鸡至凤州段,电缆线路全长91公里。1958年后,国产各种容量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开始大批量生产。19世纪60年代初期,北京有线电厂与铁路合作研制出适合铁路沿线车站通信特点的纵横制小交换机。修建成昆铁路时,研制出适合铁路区段站纵横制自动交换机,此后,纵横制交换机在铁路广泛运用。
结构最为简单的人工电话交换机是由用户、塞绳电路、话务员电路三部分组成,是必须由人工接续才能完成通话的电话交换机,在电话接线的过程中,是由话务员手工进行接线拆线操作。曾经,这种人工电话交换机非常普及,可也因为它的设备简单、容量小,还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工作繁重,速度又慢,且双方在通话时,话务员可以插入讲话和监听,保密性欠缺,渐渐被自动电话交换机取代。随之,话务员这个工种也消失了,如今只能在老电影里才能看到话务员双手上下翻飞、拔插接线的样子。
作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铁路飞速发展的今天,铁路通信也经历了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如今的高铁时代,铁路通信变得更安全、更快捷。
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