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 摄 王璐
慵懒的周末,天微微亮,远处的天空泛着一抹鱼肚白,很多人还沉浸在周末舒适的梦乡中。楼下传来几声孩子的嬉戏笑语,把我从梦中吵醒。听着他们稚嫩的童音,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皖北一座小城,那儿流淌着黄河的一条分支河流,将这座小城分为南北两个城区。循着记忆的路线,儿时玩耍的许多地方早已被林立的商业和住宅区取代,多了几分现代化,却少了一些从前的记忆。每个人的童年总有几个玩得要好的小伙伴,在“绝交”与“和好”中一道成长。那时,家家户户都是带小院的房子,我们玩耍的场地多、乐趣也多。每每到了周末,总是要痛痛快快玩上一整天,许多时候都忘了按时回家,即便在大人一次次的训斥下,仍然乐此不疲。
院门前是一大片杨树林,因为种植密集,光秃秃的地面上只生长绞股蓝这类喜阴的植物。一到初春,我便约上小伙伴带上网兜,跑到林里捕捉昆虫,制成标本夹在书里,被蜜蜂蜇、被虫咬是常有的事。燥热的夏日,这里便成了我们纳凉玩耍的好去处,“跳房子”、下棋、扔沙包,一整天下来浑身汗津津的,但依旧乐此不疲。盛夏的夜晚,伴着树隙中白亮的月光,一只手电灯,一杆棍,摸着黑捉“爬蚱猴”,这种昆虫虽小却在树上爬得很快,往往眨眼的工夫就消失得无迹可寻。微凉的秋季,是烤红薯的不二选择。我们先在地上挖好坑,去附近找两块砖头,捡一些树枝和叶子,搭起烤架就开始生火来烤了。大家围坐在一起,燃烧的篝火映照在红红的脸蛋上,身上被烤得暖烘烘的。冬季是每个孩子最喜欢的季节,尤其是下过一场雪后,林子里仿佛撒了一层鸭绒。我叫上几个玩伴,各自揉一个小球在地上往前滚,夹着树叶的雪是有“黏性”的,雪球随着滚动会慢慢变大,直至我们没了力气。虽然双手冻得通红,心里却是乐滋滋的。杨树林承载了我和小伙伴们珍贵的童年记忆,有欢笑、有汗水。
童年记忆中,大人不止一次威胁“再到河边就把腿打断”“去了就别回来”诸如此类的话,但我还是经受不住钓鱼的诱惑,总是趁着周末大人上班,偷偷约几个伙伴,带上简易的渔具,享受一起钓鱼的欢乐。河水很清,岸边的鱼如《小石潭记》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所描述一般,闪着银亮的鱼骨上下窜动。半天的时光,钓上来的有鲫鱼、河虾、白条等,简单用树枝串起,我们几个便开始生火烤鱼。傍晚回家时,早已撑得吃不下饭,必然少不了大人的怀疑和一顿数落。
记忆中每月都要去一次游戏城,但是家里总是禁止我去,并且不给我额外的零花钱。于是每到周末,我便草草完成作业,叫上几个伙伴去附近新建的桥下捡钉头、铁片、油漆桶等,步行很远的距离卖给废品站。因为这些废铁重量很轻,要攒很久才能卖个好价钱,等到装铁的麻袋攒满的时候,每人抓住麻袋的一角,步行很远抬到废品站,也不觉得累。现在看来,当时享受的可能不是打游戏带来的刺激,而是劳动所赋予的快乐。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曾经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已悄然离去,昔日的玩伴渐渐少了联系,在各自所在的城市里打拼奋斗。儿时的嬉笑玩闹仿佛还停留在昨日,美好的记忆令我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