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超 黄煜钊
暑运以来,上海工务大修段芜湖北焊轨基地结合下半年长钢轨供应需求量大、时间紧、焊接生产任务重等实际,科学组织人力,优化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加强技术攻关,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长钢轨焊接供轨任务。今年以来,共焊接长钢轨784公里,发运基建长钢轨42车。
优化组织保供应
7月30日10:00,在芜湖北焊轨基地装车现场,作业人员顶着烈日正在将一根根500米长钢轨缓缓吊装到长轨运输车上。半小时后,一列满载着长钢轨的列车缓缓从该基地驶出,驶向杭温高铁建设工地。
长钢轨运输线路长、安全风险高、协调难度大。该基地通过召开下半年长钢轨焊接供应平衡会,在充分预测长钢轨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各工程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下半年百米长钢轨供应需求计划。同时,为确保长钢轨安全平稳运抵目的地,该基地会同多家单位科学制定运输组织方案,提前对装载长钢轨车组进行“体检”,确保每一列长钢轨列车安全进场。
针对下半年需要供应967公里基建钢轨的实际,该基地进一步优化焊轨生产组织,将工作量细化分解到月度实施,采取“双线双班”制作业模式,加强长钢轨运输列车周转运用,确保百米长钢轨供应按计划组织推进。“我们平均每天可焊接长钢轨7公里。”该基地主任马军说。
科技创新提效率
在该基地流水线粗打磨工位,一台精密的六关节机械臂打磨机器人,正缓缓移向工作台。随着机械臂手臂稳定张开,打磨机磨轮高速旋转,仅仅过了3分钟,原本粗糙的焊缝在机械臂的作业下变得光滑平整。该基地根据生产需要,引进先进设备,用科技保质量、提效率。
“我们科技创新团队联合研发立体切削机床,通过对焊接点进行高精度打磨,可以将接口的精度控制在十分之一毫米级。”该基地副主任王建说,“流水线上的很多工序,都实现了半自动化甚至是自动化,将简单却耗时的工作交给机器处理。科技的应用,可以让作业人员合理‘偷懒’。”
在长钢轨装车现场,远远望去,500米长的钢轨软得像根面条。“吊装设备如果不能精准同步,让长钢轨受到挤压,那么结构上产生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它的质量产生很大影响。”王建说。为此,他们采用国内先进的集控组吊技术,运用36台龙门吊同步吊运,使得长钢轨在横向移动和上下起升时尽可能保持稳定,减少对钢轨质量的影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以来,该基地加强百米待焊钢轨检测装置、基地焊接接头自动化热处理设备、基地焊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精心组织钢轨焊接后复杂曲面打磨机器人的上线测试、验收,投入生产应用,充分发挥科创成果保安全、提质量、增效益的作用。
持续攻关铸精品
“确保高铁安全万无一失,离不开一流的焊轨质量和先进的焊轨工艺。”该基地所焊接的钢轨轨种比较繁杂,涉及五大钢厂、14类轨种,在2条生产线上都需要通过不同的型式检验,有效期只有5年,再加上热处理工艺的匹配,工作量非常大。对此,该基地充分发挥高速轨焊接工艺攻坚团队作用。
该攻坚团队成员主要是年轻大学生、业务骨干。他们以提升焊接工艺和外观质量控制为主要目标,根据每年所焊轨种的预报和型式检验报告有效期,策划型式检验,加强对现场工位作业标准的检查,运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手段,对生产检验过程进行监控和数据分析,持续改进提升焊接质量。
今年5月,一批高铁钢轨因工艺参数问题,试验接头落锤检验连续几天不合格。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该攻坚团队成员白天紧盯现场焊接过程,记录下所有的焊接数据;试验接头焊接好后,在落锤间反复进行落锤试验,查看断口情况,拍照记录。晚上,他们运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手段,及时组织焊接图形、落锤断口分析,经过连续不断试验分析,终于将工艺参数确定下来,落锤试验成功通过,焊轨流水线生产恢复正常。
为加强产品质量管控,该基地还不断优化改进钢轨焊接生产工艺流程,严格按照钢轨焊接岗位作业指导书,认真执行闪光焊接、热处理和精打磨等14道工艺技术标准,增加焊接产品质量检验频次,保证钢轨焊接焊头各项参数达到需求,确保出厂钢轨焊接产品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