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信国在使用单轨式钢轨探伤仪进行钢轨探伤。 通讯员 宋宽飞 文/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009年退伍进入新长工务段,凭借着对机械修理和电脑电路的兴趣,他用13年时间,从一名探伤“小白”成长为上铁工匠,他就是新长工务段探伤车间回放工区工长张信国。
长期的努力和钻研,让张信国成为探伤专业的行家里手,多次参加新线验收工作。新线验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新钢轨和焊缝有可能存在内部伤损,每次接到任务,他都能够充分预想,对重点、难点始终做到心中有数,出色完成探伤任务。他始终坚持“严检慎判”的工作理念,在他工作十多年来,从未发生一起断轨、漏检。
从2017年开始,新长工务段管内设备日渐增加,焊缝变成现场探伤防断的重点。由于焊缝的特殊性,仪器反映出来的假象波又杂又乱,很容易给现场判伤带来误导,要在杂波中找出伤波,给现场经验不足的职工们带来很大挑战。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张信国撰写《现场探伤的干扰波、假象波分析》,给现场职工答疑解难,现场的探伤和判伤质量也得到质的提升。
母材伤损钢轨68段、焊缝伤损39段……走进“张信国无损探伤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钢轨陈列室,一段段钢轨摆放整齐。“这些都是来自现场的伤损轨。”面对这些钢轨,张信国如数家珍,“如今的这些伤损轨,成了培养新职工探伤技能提升的‘磨刀石’。”此外,张信国还制作了长大伤损展板,对伤损断口及探伤重点进行教学展示,以提升队伍素质和技能水平。
“出波也像伤,但并不是伤损。”这是张信国主讲《探伤非缺陷性波形》时常用的一句开场话。2019年开始,张信国开始带教职工,截至目前,已培养高级技师3人、技师1人、高级工23人。与此同时,他作为集团公司和段的兼职教师,先后10余次参与集团公司青工提高班、焊缝实作提高班授课。
2019年以来,他4次带领团队参加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经他帮教的3名选手先后取得了较好名次。
带教之余,他在科研高峰上潜心攀登。他先后参与完成《相控阵焊缝探伤仪》《双轨探伤仪的钢轨焊缝快速扫查模组》2项课题,编写《探伤数据回放作业指导书》《GLC0601、客专10018普速道岔探伤作业指导书》,对数据回放作业、道岔探伤作业的薄弱短板及时进行补强,探伤质量得到较大提升。由他参与的科技创新项目《应用云课堂提升钢轨探伤培训质量》,运用视频直播操作和课堂讲解两种方式进行授课,既提升了授课覆盖面,又改善了培训质量,获得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一等奖。
张信国 37岁,中共党员,“张信国无损探伤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曾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22年被评为上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