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新财在扳动道岔。 (孙航 摄) 通讯员 孙航 张晓东
开锁头、拔插销,紧握摇把扳动道岔,随着“咔嚓”一声,道岔尖轨摆向一侧,与铁轨密贴合缝,铁轨成功变道。这是马鞍山站扳道员张新财每天的工作——人工扳道,张师傅已干了整整42年。
马鞍山站是宁芜铁路上的二等区段站,承担着马鞍山钢铁厂重要的运输任务,每天都有大批钢铁原料到达这里。为满足运输需求,马鞍山站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土”驼峰。张新财便是“土”驼峰上的一名老扳道员。
“刚入路时,条件非常艰苦,夜班经常停电,只能打着手电筒检查道岔和线路。”张师傅说,“扳道最怕遇到严寒大雪。2008年大雪,道岔被冻住,当时我们一个人扳、一个人推,才把道岔扳到位。”
近年来,铁路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变轨工作由人工改为电动,扳道员这个工种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宁芜线电气化改造,马鞍山站驼峰作业区将改造为自动化道岔,宁芜线上最后的扳道班组也将撤销。目前,该站扳道班组平均年龄59岁,今年春节后,老师傅们也将一个个退休了。
“曾经说‘火车没有方向盘,变轨全靠扳道员’,现在装备升级,道岔不再需要人工扳道,我们也该退休了。铁路发展快,接下来是青年人的舞台。”张师傅感慨道。
几十年来,张新财从未出过差错,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着铁路运输安全,老茧早已布满他的手掌,他笑着说:“这是我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