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时光

入梦“红楼”

——新年观赏舞剧《红楼梦》有感 王哲 文/摄
字数:1,316 2024年01月09日 生活

  期盼已久的舞剧《红楼梦》终于如约而至。舞剧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恨纠葛为主线,从原著中遴选经典情节,分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12个章节,以舞蹈的形式进行艺术加工,重现经典文学。
  帷幕开启,一把高大的椅子如墓碑般赫然耸立在舞台中央。昏暗的灯光中,宝玉步履颠簸,黯然神伤,跌跌撞撞地走到“墓碑”前,瘫在椅子上,接受命运的沉沦,开场强烈的宿命氛围让人感慨万千。
  舞剧有三幕带给人很大的惊喜:
  其一是“含酸”,细腻生动的演绎扣人心弦,让人入目难忘。细腻在于演员对人物内心的雕琢,生动在于演员以舞叙事的表演功力与舞台调度的完美融合。宝玉探望宝钗,对饮畅聊,黛玉悠然而至。两人亲密的一幕让她醋意萌发,那欲说还休的尴尬表情仿佛听见了黛玉“早知她来,我就不来了”的旁白。推杯换盏间,黛钗各怀心思,宝玉两边讨好,虽无一句对白,但举杯嬉闹,你劝我推间,举重若轻又刀光剑影。左侧帷幕单开,宝玉与宝钗嬉戏追逐,独留黛玉一人在右侧低颜垂泪,当宝玉转至右侧讨好黛玉,宝钗又在左侧背身赌气。当三人再次围聚,黛玉吃醋离席,宝玉没有犹豫,追了出去。这一左一右、一分一合的舞台调度,让剧情更加紧凑,人物情绪饱满丰富,配合着演员高超的舞技,让这幕“红迷”烂熟于心的剧情焕发出新的色彩,看得人心潮起伏,直呼过瘾。
  其二是“省亲”,演出了荒蛮禁锢的时代背景,让人唏嘘不已。贾元春出场一席王妃长袍,被侍者簇拥而来。在贾家上下跪迎王妃的大礼前,元春面色黯淡,恍若失魂。每个人面前宽大的“人偶服”像一把枷锁,穿上就是宫闱似海,脱下才是血脉亲缘,皇室的贵气雍容难掩封建礼教束缚下形同木偶的人伦。朝服傍身,先是君臣,再是亲人,几步之遥,在层层官服外,却如隔千里。只等大礼毕了,李纨和王熙凤帮她褪下官服,元春这才得以跪见双亲,席地而泣。
  舞者们在宫服的束缚中舞步僵硬,表情木讷,仿若行尸走肉,看得我汗毛倒立。当大礼结束脱下宫服,他们又如鱼得水恢复了生机。省亲结束,当元春再次穿上宫服,脸上的泪痕还未拭去,便又僵硬如初。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尤其是对女性的不公压得元春喘不过气来,富有张力的演绎和“木偶服”意象化的表达如同一张网,也把我牢牢束缚在方寸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元春的压抑和绝望。
  其三是“花葬”,极具冲击感的律动将我的情绪点燃。全剧唯独这一幕没有引自原著,它更像导演对原著的解读和延伸。十二金钗披头散发,褪去华贵艳丽的衣裳,只着素衣和披风,在自己的“墓碑椅”边起舞,满地的白花仿佛是花的坟墓,不知是花葬人还是人葬花。
  和前十幕截然不同的是,他们抛弃了端秀柔美的古典舞,而改用热烈奔放的现代舞,她们奋力地甩动肢体和长发,她们渴望挣脱,渴望自由,渴望尊重,那种飞蛾扑火的反抗把现场的情绪推向高潮。这时,舞台将帷幕全部拉起,撤掉装饰,裸露出所有支架,也让人从故事拉回到现实。十二金钗不再是剧中人,她们和舞者融为一体,跳脱出角色,仿佛代表了所有女性的心声。整个剧场被这股无声的呐喊吞噬,纵使命运不公,也要顽强地生长!这也许就是舞剧想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入红楼终不醒,世间再无葬花人。”走出剧场,像是做了一场梦,醒来后依然久久不能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