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上铁榜样

在光纤上练就“绣花功”

——记上海通信段安庆通信车间主任姚伟
字数:2,798 2024年01月12日 要闻
    图为姚伟与工区当班人员查看传输网管数据。 (通讯员 唐一览 摄)

  记者 宋亚堃
   【人物档案】
  姚伟,中共党员,上海通信段安庆通信车间主任,曾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全路首席技师、全局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从合肥出发,沿着京港高铁合安段一路向南,仅需1个多小时,便来到了黄梅戏起源地安庆,与高铁线路并行通向该地的还有敷设在地下“默默无闻”的通信光缆,一条条调度命令通过它们进行传输,指挥着一趟趟列车奔流不息。姚伟,一名1.82米个头的皖北汉子,多年来一直坚守在细如发丝的光纤上下功夫,练成了一身“绣花功”,守护着铁路通信的畅通。
  配合即接管 攻坚克难保新线开通
  “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到了新岗位上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在新线建设中绝不拖通信专业后腿。”2019年12月,姚伟在任职前谈话中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此番他将从合肥南下来到安庆通信车间任主任。
  姚伟上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为确保京港高铁合安段在一年后顺利开通运营,日常在做好维修体制改革、普铁外部环境整治等任务的同时,重点开展高铁新线接管相关工作。
  “一开始,工作起步较慢,从隐蔽性工程设备相关信息到人员队伍素质,都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姚伟说。经过考察筛选,5名优秀的大学生脱颖而出,组成了骨干小组,按照“配合即接管”的理念履职尽责干好工作。
  姚伟与他们同吃同住,攻坚克难。京港高铁合安段共有90余座通信铁塔,想要做好开通后的管理维护工作,设备信息必不可少。姚伟带领小组成员多次前往工程监理公司,通过扫描的方式收集铁塔图纸、监理日志、实物图等资料,共形成由1000多张照片组成的铁塔资料库。收集工作仅仅是开端,后期的分析记录才是重点,打开姚伟的电脑,“一塔一档”清晰展现在眼前,这背后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当时大家在一起研究了大量图片、分析了众多数据,不仅将设备信息捋顺了,还发现解决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骨干小组成员林明李说。
  “什么是双路由?综合贯通接地系统如何引入并运用……”一个个问题摆在了骨干小组面前。他们都是来自普铁线路维修工区,无高铁项目配合经验,挑战接踵而至,姚伟率先垂范,努力钻研高铁线路通信施工工艺,查阅大量规范标准,带领小组成员通读《铁路基建工程通信配合指南》,遇到难题先自己潜心研究,再向大伙讲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一边钻研一边攻克难题,最终顺利完成新线建设配合工作。其间,姚伟还撰写了论文《规范铁路通信设备接地措施的探讨》并发表。
  不怕是假的 争分夺秒抢修受损光缆
  “一二,一二……同志们,我们再接再厉,将新电缆敷设好,确保信号畅通。”2020年7月11日,在因山体滑坡导致通信光缆受损的抢修现场,姚伟拖着精疲力竭的身体为大伙加油打气。
  2020年7月9日23时左右,合九线凉亭河至宿松区间因暴雨出现山体滑坡,通信24芯光缆经过落石的冲击而受损,信号中断。
  姚伟带领车间12名党员、骨干组成突击队连夜赶往事发地,到达后,现场的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糟糕,山体上还不时有落石,裸露在外的电缆已经断裂。姚伟当机立断,先抢通受损电缆恢复通信,再敷设新电缆防止二次受损发生。
  抢通延迟一秒,运输就多耽误一秒。姚伟冲锋在前,在山体边的故障点主动担负起抢通的重任。线路上风大雨大,光缆熔接机一旦受到环境干扰,熔接精度就会被影响,大家脱下雨衣,围站在一起,用手托着雨衣搭起一个临时雨棚,他蹲在中间,借着手电筒的光,小心翼翼开始接续光缆。
  有人问姚伟:“在滑坡的山体旁干活,你怕吗?”姚伟坦然地回答:“说一点不怕那是假的,线路抢险救援正在节骨眼上,运输生产也耽误不得,早一秒恢复通信,就少一秒的损失。”
  面包充饥、矿泉水止渴,困了就在线路旁眯一会,抢险作业争分夺秒。为了保护连通好的电缆,抢险队将石砟装进麻袋里,将裸露的电缆进行覆盖。大伙齐心协力,经过两天一夜的奋战,电缆抢通,还装了200余袋石砟进行保护。
  “选路由、敷电缆、穿硅管……”姚伟担心刚刚恢复通信的缆线再次受到损伤,决定在滑坡山体对面敷设新的电缆,替换受损的线缆,彻底解决隐患。600米新电缆敷设完毕后,大伙累得瘫坐在地上,此次抢修“战役”共持续3天3夜。
  “安庆地区地形较为复杂,夏季暴雨多,突发抢修是家常便饭。”姚伟介绍。就在此次抢修前的7月5日,安庆地区平均降雨量超112毫米,合九线安庆西至瓜形区间路基塌方,安庆及合九线光缆均浸入河水,随时有被洪水冲断的隐患,姚伟毅然冲锋在前,历经6个多小时,最终险情得到控制,保障了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素质是关键 想方设法加强业务培训
  “只有职工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车间整体工作才能更好开展。”姚伟一直秉承着这个理念。正因为此,安庆通信车间获得上海通信段先进车间荣誉称号。
  姚伟任车间主任后,首先就是熟悉人员,经过对人员信息的梳理,发现人员年龄结构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负责高铁线路的工区职工大多为20至30岁,而普铁线路工区基本都超过50岁。统一管理模式肯定不能适合所有职工,针对年龄结构差距大的特点,他制定了两套管理方法。
  对于年纪大的职工,除了要求基本工作符合标准外,日常注重对老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对于年轻职工来说,不能仅仅满足于按标作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是姚伟的又一项重点工作。
  “学了业务是自己的,谁也拿不走,提升业务水平就是提升自我。”日常开展教育,姚伟的这句“名言”也深深地刻在职工心中。
  “条件不够创造条件也要让职工学。”姚伟说。他搜集车间废旧设备,在安庆西高铁通信维修工区,搭建了一个练功房,为职工实作训练提供了宝贵平台。
  翻开姚伟办公桌上的年度工作计划展开表,其中表6培训(演练)计划表清晰地展示着每个月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以及所对应的学时,职工对照计划,每月完成学习任务。为检验学习成效,车间开展季度业务技能竞赛。“搭配月度抽考,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督促职工更好掌握业务知识。”姚伟介绍,“考试结果、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等与绩效分配挂钩,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能力大小不一样、效率高低不一样。”
  多岗位锻炼也是提升职工业务水平的良方。姚伟根据车间实际情况,将高铁线路通信工与普铁线路通信工进行岗位互换,打造全能复合型通信人才队伍。通过努力,安庆西高铁通信维修工区工长石添在集团公司第十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通信工个人第五名,安庆检查工区工长朱增争在国铁集团工电系统铁路通信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个人第三名。目前,车间有高级技师1名、技师5名、高级工23名。
  短评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作为一名皖北汉子,姚伟却掌握着“绣花”般的真功夫,这些年来,他带领着车间职工,用热爱和智慧守护着千万条通信光缆,让信号的脉
  冲畅通无阻,指引着一趟趟列车安全运行、驰骋万里。23年风雨兼程,问及一路走来,最大的感悟是什么,姚伟露出淳朴的笑容:“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肯干、保持乐观、坚持到底,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所收获。”正是这样的信念,坚定了姚伟在铁路通信领域发光发热、为钟爱的事业添砖加瓦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