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内循环 激发新活力

——合肥房建公寓段深化劳动生产组织改革纪实
字数:1,464 2024年02月02日 综合新闻
  通讯员 张禹泽
  2023年以来,合肥房建公寓段面对人员老化、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坚持“控总量、优增量、盘存量”工作思路,围绕安全生产、设备管理、寓宿服务、队伍稳定等重点,积极探索实施劳动生产组织改革,深挖内部资源潜力,促进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
  调整作业方式 挖潜内部资源
  “干了大半辈子给水值班员,没想到会面临二次择业,刚转岗时很是纠结,担心不能胜任,经过培训上岗后,现在慢慢适应了新岗位,工作更有信心了。”该段原蚌埠给水车间职工、已转岗到合肥公寓从事服务岗位的马淮河说。
  合肥房建公寓段现有100座给水泵房、12座污水泵房,均为三班制轮班值守,占用了大量的资源,且随着职工退休,轮班制很难实现,加之部分泵房地处偏远地区,单人单岗作业风险较大。
  根据生产特点,该段将泵房的生产组织方式调整为工区定期巡查,极端天气和汛期安排专人盯控;加大技防投入,补强视频监控设施,采取远程监控方式,动态巡查泵房内外部状况和设备运转情况,确保任何条件下给水供得上、污水排得掉。通过上述举措,释放人力资源83人,其中21人已培训转岗,缓解了公寓和房建车间人员不足问题。
  实施扁平管理 整合各方力量
  “过去我们赶往异地抢修,要携带一大包工具和材料,乘坐高铁出行经常受限,十分不便,现在可以轻装上阵了。”该段阜阳房建车间阜阳西高铁建筑检查工区工长陈继周感慨道。
  这一变化得益于该段实施的集约化、扁平化管理。该段按照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管总、专业主建、地区主战的指导原则,以应急处置力量30分钟投放到位为目标,统筹各专业人力、营业线施工资质资格、工具装备、交通条件等优势资源,形成独立于日常生产之外的应急处置作战体系。同时采取“车间储备+合作门店”方式,以车间为主体建立应急物资机具设备储备库,以合作门店为补充,对挖掘机、推土机、登高作业车等大型施工机械提前联系租赁公司,确保大型施工机械需要时,及时调度到位。这一做法在阜阳房建车间实施并初见成效。
  按照给水设备集中作业车间化、大型作业项目化、机电维修专业化的“三化”管理新思路,该段以安庆给水车间为试点,尝试将给水设备日常运维生产交由车间直接组织,淡化既有工区管界,人员管理、现场作业、安全管控由车间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指挥。根据生产任务情况灵活建立作业小组,实施项目化运作,进一步提高劳效。同时,发挥车间监控中心作用,运用可视化手段,全面搜集给水设备运维过程资料,实现作业过程可检查、作业结果可评价、作业质量可追溯。
  探索柔性生产 强化技术力量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该段根据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和阶段性工作的差异,灵活调配、弹性投放技术力量,做到人员配置跟着工作量走,促进人力资源配置与“天窗”作业、设备状态等保持动态平衡、持续优化。
  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瓶颈”,该段充分发挥房建检测和维修中心6名工程设计人员的作用,延长其岗位职责链条,在完成设计任务后,按项目或者线路(车间)派驻现场担任技术主管,既让设计人员参与施工、接受现场锻炼,又增强了现场技术管理力量。
  该段打破车间界限,探索实施内部“模拟市场”综合维修体系,统筹整合人力资源,对运量较小的支线,推进兼职并岗、综合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围绕集中修、新线介入、专项整治、委外项目等重点,以专业科室为主导,统筹调剂人力;合理安排生产性工作和职工休假计划,解决阶段性、区域性用工供需矛盾。
  “通过深化劳动生产组织改革,促进房建、生活、给水三个专业的有机融合,畅通企业内循环,有效应对职工大面积退休,维持正常安全生产经营秩序,提高房建给水设备保障能力。”该段劳人科负责人沈红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