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明轩
30元及以下餐食销售占比从25%提升至64%,冷热链餐食日均销量从2.5万份增至3.88万份,旅客用餐转化率由17.2‰上升至24‰,动车组列车餐饮品种从188种拓展至223种……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全新研发的35款大众化普惠化餐食新品先后上车销售,迅速“引爆”市场,销量节节攀升,旅客纷纷点赞。
聚焦“一碗好饭”,彰显国企担当。近期,围绕动车组列车餐饮品质提升和服务旅客美好出行需要,集团公司组织华铁旅服公司充分考虑区域特点、供餐种类和旅客多元化需求,大力开展特色冷链和品质热链研发,推出一系列餐食新品,受到越来越多旅客欢迎,车上用餐人数持续增加。
普惠餐食 将实惠让给旅客
“G3次列车加送28元热链便利桶10份。”“D375次列车加送28元热链便利桶18份。”临近“饭点”,集团公司自营餐饮品牌“华东印记”南京南站店内,临时加单纷至沓来。自1月5日首批大众化普惠化餐食新品上车销售后,该店热链餐食订单猛增,日均供应量由1200份飙升至1600份。
“好吃不贵,这些新品一经推出就成了‘爆款’。不仅每天的预约订单持续增长,临时加单也特别多。”该店店长丁诗孟一边忙着打包,一边告诉记者。
同一时间,上海虹桥站15号站台上,冷链仓库配送组的配送员向仕波正将6大箱冷链盒餐搬上G116次列车。“这个月推出的新品很受欢迎,以前送4箱就够了,现在6箱才勉强够。”向仕波说。
日益火爆的销售和繁忙供应的背后,映射出旅客对高铁餐食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选择。
人民铁路为人民,为了让旅客吃得更加舒心、暖心,集团公司于去年底,组织华铁旅服公司广泛开展市场调研,摸准市场需求。研发30元冷链盒餐新品,并采用饭菜分离式包装;依托“华东印记”主题餐厅,邀请知名酒店行政总厨,共同研发28元热链便利桶,在管内450余趟动车组和12306网络订餐平台销售。
“在外面吃一顿也要二三十元,这份28元的豆豉排骨套餐荤素搭配、食材新鲜、味道不错。”旅客徐小姐点赞道。
“充分让利于旅客,才能让旅客体验到真真切切的实惠。”华铁旅服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伟说。高铁餐食的成本构成有别于传统餐饮,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的成本和标准较高,该公司在确保食品安全和餐食质量的基础上,先后推出35款18元至30元的普惠餐食新品。
新品上车销售以来,冷热链餐食日均销量从2.5万份增至3.88万份,旅客用餐转化率由17.2‰上升至24‰。
锤炼“内功” 用品质赢得信赖
春运首日,旅客王小姐提前1小时扫码下单了一份28元的干炒牛河。“华东印记”南京南站店智能接单平台获取该订单后,并未第一时间制作,而是根据列车抵达时间,合理安排烹饪计划。后厨科学的生产流程,以及车站专门开辟的绿色送餐通道,让生产配送各环节衔接更加紧密。
“出锅到上车的最快时间不到15分钟。”配送小哥一边说着,一边将保温袋和餐盒放进配送箱。
“真没想到,动车组上还能吃到新鲜出炉的网红美食。”王小姐看着“锅气”十足的干炒牛河感慨。近年来,集团公司在如何提升动车组列车餐食品质上下足了功夫。
“只有练好‘内功’把饭做好,才能擦亮高铁名片,赢得旅客信赖。”华铁旅服公司总经理陆永良说。
聚焦旅客需求,提升供给质量。最懂旅客需求的,莫过于一线售餐人员。该公司组织一线售餐骨干组成“评审团”,累计从60余款冷链餐食中,甄选出15款新品。“好中选优,优中拔尖,只为让旅客常吃常新。”该公司餐售业务部副经理满尊圣告诉记者。年初至今,该公司已完成两轮冷链餐食菜单上新工作。
“今日未售冷链餐食116份,已全部完成登记,集中入库销毁。”1月29日23:30,华铁旅服公司冷链仓库管理员完成最后一份未售餐食的清点入库。“冷链餐食当天配送当天售卖,热链餐食必须在出锅2小时内完成销售。”管理员告诉记者。
在食材选择上,集团公司与地方知名供应商合作,从源头把控质量;在包装设计上,全部采用菜饭分体式包装,既有内涵又彰显品质;在菜单更新上,围绕旅客反馈和销量数据,积极研发持续上新。
从生产到配送,从选品到销售,从冷链到热链,集团公司对动车组列车餐食品质的要求,已实现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的深度把控。
丰富品类 让选择更加多样
冬深春近,年味渐浓。1月30日,在上海虹桥开往武当山西站的G3230次列车餐车内,王先生一家人正围坐在餐桌前共进午餐,桌上摆着美味餐食、新鲜水果和特色小吃,王先生还为他70多岁的母亲点了一碗菜肉馄饨。“坐了这么多年火车,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以前是车上卖什么我们吃什么,现在是想吃的车上都有。”王先生笑着说。
“除了冷链热链餐食,我们还销售水饺、汤面、馄饨等面食,以及水果拼盘、符离集烧鸡、哈根达斯、星巴克现磨咖啡等小食饮品,旅客的选择越来越多样。”该公司餐饮乘务领班王雨欣介绍。截至目前,集团公司管内动车组列车餐饮品种已增至7大类223种。
家乡味最暖游子心。一早乘车从嵊州前往杭州出差的旅客陈先生,点了一份嵊州手工鲜肉小笼包做早餐。“我习惯了早晨来上一屉小笼包,没想到在列车上也能吃到熟悉的‘家乡味’。”陈先生欣喜地说。这款18元的小笼包自1月5日上车销售以来,日销量已突破6000份,得到旅客广泛好评。
长三角地区地域辽阔,江浙沪皖特色美食众多。集团公司充分借助区位优势,成立专项工作团队与地方政府洽谈合作,引入地方特色美食和知名餐饮品牌,相继推出千岛湖有机鱼头汤、扬州冶春狮子头、衢州孔府家宴等45款地方特色套餐;依托“华东印记”热链餐食供应点,先后推出南京盐水鸭、金华两头乌、合肥刀板香、徐州把子肉等20余款现烹热链餐食;特别是紧扣市场热点,推出排骨年糕、干炒牛河等网红餐食,受到旅客热捧;由国家特一级烹调师监制的10余款80元大师饭,品质优渥、营养丰富,更能满足“老饕”旅客的需求。
旅客所需所盼就是工作目标。春运期间,集团公司新增杭州东、上海站两个热链餐食供应点,进一步延伸品质餐食供应链。“年内,我们将争取突破30家热链餐食供应点,高质量完成长三角一小时热链供应圈建设,在管内形成连点成线、梯次上餐的科学布局,满足旅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集团公司经开部主任顾建峰介绍。坐着火车吃遍长三角正加快走进现实。
短评
“一碗好饭”让旅途更美好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铁时代,越来越多的旅客开始注重旅途中的体验感,“瓜子花生八宝粥”正逐步转变为“吃饱更要吃好”。旅途中的餐饮品质,已成为衡量客运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
旅客之所需,服务之所至。集团公司大力开展以“一碗好饭”为引领的列车餐饮提质专项行动,推出一系列大众化普惠化餐食新品,满足旅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用心烹饪的“一碗好饭”传递家的味道和温暖,助力客运服务质量提升,在加快承接推进现代化铁路运输服务体系建设这张画卷上,绘下浓墨重彩、香飘万里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