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周蓉护送重点旅客出站。
扫一扫 看现场视频 记者 宋亚堃 文/摄
元宵节前夕的无锡站候车室人潮涌动,春运以来,无锡站日均发送旅客7.2万人,在该站“太湖明珠”雷锋服务站,工作人员每天要为旅客答疑解惑、提供帮助,用优质服务温暖旅客出行路。2月23日,记者来到无锡站,探访该服务站“90后”客运值班员周蓉如何做一名旅客春运路上的“贴心人”。
“王先生您好,我是无锡站工作人员,您遗失的背包找到了!我们可以通过车递、顺丰快递给您,或者您自取,您看选择哪种方式?”记者抵达车站见到周蓉时,她刚帮王先生找回丢失的背包。
处理旅客遗失物品的同时,周蓉还忙着解答旅客问询,“请你帮我看看这趟车在几号检票口?”“售票处该怎么走?”……周蓉一边回答旅客问询,一边配合着手势,给旅客指引行走路线。面对一个接一个前来咨询的旅客,她都会起身相迎、耐心解答,笑容始终挂在脸上。
每天前来问询的旅客非常多,问的问题也基本类似。同样的话,一个班周蓉都会反复回答上百次。“每天重复回答这些问题,不烦吗?”记者问。“烦啥,能帮助别人是件挺开心的事呀。”周蓉说,“有时候也会遇到个别发牢骚的旅客,咱不能较真,心平气和地解释沟通,旅客也会理解的。”凭着耐心细心,周蓉成为车站与旅客之间的“连心桥”。
保障独自出行的老年人、残障人士等重点旅客安全乘车,是服务站的重要工作。春运期间,人多、车多,为了能快速及时地帮助旅客,周蓉常常要在全站范围内穿梭。
“周值班,8、9站台有一名轮椅旅客需要送出站。”12时许,周蓉的对讲机里传来声音,一名乘坐G7159次列车由常州到无锡看病的旅客高先生需要帮扶。周蓉迅速起身赶往站台,推着高先生赶往出租车场。
当记者正准备跟随周蓉按照常规路线行走时,却见她向另一方向走去,“这条路线更适合轮椅通过。”周蓉解释。长期护送轮椅旅客的她不断总结经验,常常在下班后实地摸索前往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地的最优路径,了解哪里地势平缓、哪里轮椅容易通过,最终形成“专属路线”。
春运期间,周蓉每个班工作时间至少12个小时,最忙的时候一天在候车室、站台、出站口之间要来来回回20多趟,“有时候全身累得要散架了,但看着旅客安全踏上旅途,觉得付出都是值得的。”周蓉笑道。
15时许,K808次列车即将抵达终点无锡站。周蓉手拿导盲棒提前来到站台,等候视障旅客肖师傅,他在无锡从事盲人推拿工作,此次乘坐火车返岗,其家人通过12306平台向车站预约了引导出站服务。
“您握紧导盲棒,我给您看路,带着您走,行李箱我来拉着。”周蓉一手接过沉甸甸的行李箱,一手拉着肖师傅,引导他慢慢出站。“普通人5分钟就能走完的进出站路程,他们可能会用上15分钟甚至更长,护送视障旅客走路一定要慢,遇到楼梯要提醒,还要提前预判,扫除途中各种障碍。”周蓉说,“只有细心观察、换位思考,才能让服务更贴心。”
不少像肖师傅这样的重点旅客,周蓉都有联系方式,周蓉还进行备注,方便为他们做好服务。十年间,周蓉的手机、微信等联系方式,俨然成了重点旅客的服务热线,有需求必有回应。
刚回到服务站,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旅客刘大爷向周蓉请求帮助,原来刘大爷衣服上的纽扣掉了,而他要去上海参加重要会议,对衣着要求很高。只见周蓉拉开抽屉,取出针线,麻利地为刘大爷钉好纽扣。“旅客经常会有不同的需要,我们准备一些物品,以备不时之需。”周蓉展示服务站里的“百宝箱”,除了针线外,还有导盲棒、打包绳、宽胶带等物品。
19时半,周蓉坐在服务站的椅子上,揉了揉酸胀的小腿,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她掏出手机点开微信步数——29863步。站外,雪后的无锡寒风凛冽;站内,周蓉用温馨服务温暖着每一名南来北往的旅客,做他们温暖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