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婷
有一份爱心,叫作帮助别人获得希望;有一种正能量,叫作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有一个项目,叫作帮助寒门学子点燃梦想。它就是“爱心助学”。
2月20日,在芜湖站售票班组工作的我和王钰颖,冒着大雨驱车赶到南陵县,同芜湖民间爱心协会的志愿者们一起,将新年的助学款和爱心礼包发放给贫困儿童们。这其中有四份礼包是我们班组成员张敬平、贺丽明、皮自荣和张玥认购的。她们是同一个班的,一起委托我帮忙认购。大家碰了面,经询问,我发现这四份爱心礼包还有四个温暖的故事。
张敬平的故事源于感同身受。她说:“我先生在残联工作,时常在家里听他提起那些孩子,我也很心疼。现在有机会能帮助孩子继续念书,让他们用知识去改变命运,我当然要去做啊!”
“被阳光温暖过,所以也想成为温暖别人的阳光!”这是贺丽明的故事。原来,儿时的她在镇上念书,学校有一天来了一位学长,曾经是贫困生的他,毕业后靠自己努力闯出了一番天地,现在回到母校,要资助学弟学妹们继续努力学习。“2003年,他给了我们每个来自农村的同学200块,当时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多很多了。现在有条件了,我也想和他一样,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
“比起钱,这些孩子们应该更想收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礼物。”作为两个孩子母亲的皮自荣,她很明白贫寒孩子需要什么。受资助的孩子们,大多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常年缺失父母关爱的他们,渴望得到一份关注。
“我没想那么多,我每天点外卖喝咖啡,你总说我浪费,我想着把咖啡戒了,省下的钱总得干点什么。我觉得这个爱心礼包挺适合的,我就给你转账了。”常常说自己是内向人的张玥,她说了这么一串话,着实让我忍俊不禁。
今年是我参加“爱心助学”的第十年,也是芜湖站售票班组全体成员参加“爱心助学”的第四年。在助学上,他们不仅仅做到了“钱到”,还坚持“人到”“心到”,与受助学生面对面交流、交情、交心,提高爱心助学的温度。正是有了他们的薪火相传,才让“爱心助学”的“炭火”长燃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