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师”汪兴

字数:891 2024年05月24日 铁路纪实
    汪兴正在核对CTC网络安全加固情况

  王槺 文/摄
  如果说列车调度指挥系统是铁路的“中枢神经”,每个站场的电子设备,就是连接“中枢神经”的“神经元”。杭州电务段金华微电子工区工长汪兴,参加工作34年来,潜心钻研电子设备技术,细心地对管内82个车站的“神经元”进行诊疗。在电子器材更新换代、新线设备拉通试验、设备隐患排查整治等重点任务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因此,他也被同事们称为电子设备的“急诊医师”。
  每天上班,汪兴总会早早来到工区,从踏入大门的那一刻起,就像上满了发条的钟表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班前预想会上,汪兴铿锵有力的语调和满头的黑发,常常让人忽视他的年龄。在屏幕前专注地分析设备状态、研究新设备的使用说明、前往现场处理设备故障……汪兴总能高质量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从不拖泥带水。
  “接每一通电话,都要保证自己头脑清醒,思路清晰。一个错误的判断,不仅会影响抢修人员准备备品材料,更无法在第一时间处理和解决故障。”汪兴掷地有声的话语中,充满了履行岗位职责的认真。金华微电子工区管界长达1000公里,任何一个车站出现故障,应急人员就要立即响应,奔波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去对设备进行“会诊”。为防止漏接电话耽误应急处置,汪兴在睡觉时总是将手机放在身边,随时待命。“叮铃铃……”电话又响了,“义乌杭长场CTC灰屏了。”“你们先尝试要点重启。”汪兴一边指挥,一边尝试电脑远程控制。“如果还是恢复不了的话,我马上赶过去!”挂断电话,汪兴装好相关仪表和工具,背起工具箱,奔赴这次“急诊”。
  随着铁路的发展,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自1990年入路以来,汪兴就已经历了继电器联锁升级、微机联锁等电子设备更新换代。为让自己更快地了解这些“高精尖”设备,他经常请教车间和厂家的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补强业务。2016年浙赣线进行CTC改造后,出现了防火墙不良时AB机不能自动倒机的新故障。由于对新设备不了解,故障原因一直不能确定。汪兴索性住在工区,每天和厂家技术员一起查阅图纸、测试设备,最终发现是路由器至交换机的冗余网线产生了通道迂回。
  汪兴工作责任心强,又勤于钻研,带领班组攻坚克难,确保了管内电子设备持续安全稳定。他因此被评为集团公司“十佳班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