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

初心如磐主义真

字数:1,450 2024年06月28日 汽笛
(周围 配图)

  操世忠
  在重庆渣滓洞参观,最后一间陈列室陈列的是事迹不详的烈士姓名牌。一位年轻的父亲对他10岁左右的儿子说:“你看他们每个人出生的年份虽然不一样,但他们去世的时间是一样的,都是1949年,他们都是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的。”
  年轻父亲的这句话,让一个大大的“义”字撞进我的思绪,但我随即又将其抹去。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盟誓虽然响震千古,但他们并未践诺。况且,共产党人,尤其是这些倒在黎明前黑暗中的共产党人,是无私无畏光照千秋的,是酬私恩的“义”和快意恩仇的江湖豪气无法比拟的。
  展厅红黑色的底板上,亚克力制作的烈士名牌透出红光,仿佛凝固的鲜血。张远志(1900-1949),邓慧 中(女)(1901-1949),石文钧(1916-1949),胡芳玉(女)(1920-1949),王敏(1921-1949),罗娟华(女)(1925-1949),史德瑞(1930-1949),吕英(?-1949),张醒民(?-1949)……他们有男有女,或年长或年轻,有些甚至查不出出生年月,但他们都不惧国民党反动派的淫威,引吭高歌,慷慨赴死。
  当时共和国已经建立,国民党当局在全面溃败之际,疯狂实施屠杀行动,于1949年10月28日至11月29日一个月时间内,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新世界临时监狱、西南长官公署二处看守所的政治犯进行了分批集体大屠杀,仅这一时期就集体屠杀了287人,连未满周岁的婴儿也不能幸免,真是血债累累,恶贯满盈!国民党重庆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红岩》小说中徐鹏飞的原型)在其交代材料《血手染红岩》(公安部档案馆编著,群众出版社出版)里记述道:“公开杀害陈然、成善谋、涂孝文、蒲华辅等十人,是10月下旬由西南长官公署命重庆警备司令部将他们从渣滓洞、白公馆提出,宣判死刑后,绑赴大坪刑场执行的。陈然等烈士在沿途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打倒汉奸卖国贼蒋介石’等口号。沿途群众,无不悲愤。”当死亡降临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潇洒大度、气贯长虹地去迎接死亡,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做了最后的铺垫!
  通过《红岩》,我们对江姐、许云峰、彭松涛、刘思扬、华子良、小萝卜头、双枪老太婆等形象耳熟能详,为他们智勇双全地与国民党反动派顽强斗争而热血澎湃,对他们战斗到最后慷慨赴死而心生敬仰。
  刘国鋕,《红岩》小说中刘思扬的人物原型,出生于四川泸州一个大富豪的家庭,其家庭在四川有权有势。他被捕后,徐远举欣喜
  若狂,他认为这个细皮嫩肉、文质彬彬,出身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家庭的少爷,不可能是真共产党,制伏这样的富家少爷不成问题。在碰过无数个软硬“钉子”,加上他家族多方贿赂营救,徐远举只要他象征性地在退党声明上签个字即可获得自由,而他却毫不犹豫地说:“不行。我死了,有共产党,我等于没有死;如果背叛组织,我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
  《红岩》作者罗广斌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他的哥哥罗广文在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是四川境内兵力最强的将领。面对审讯,罗广斌毫不犹豫地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对于组织情况他则以“一概不知”回答。看守所长对罗广斌说:你只要悔过自新,写自白书稍微地表示一下,我就先给你解开脚镣,还让你住优待室,保证你年底回家过年。罗广斌对他说:“你做梦去吧!”
  那一对父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们与我的参观路径相同,从白公馆到渣滓洞,从小萝卜头塑像到地下刑讯室,父亲轻声地解说,孩子神情专注地记录着。他们长得都不健壮,甚至有些瘦小,看得出他们眼镜片后面的眼睛时而闪现泪光,感觉到父亲的声音有时是哽咽的。我很欣慰,这是一种自觉的浇灌和传承,初心的种子就是这样深深地扎根的,理想的禾苗就是这样茁壮地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