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普陀山看一棵树

字数:922 2024年07月19日 汽笛
  陈慈林
  许多年来,心里一直放不下一棵树,一直想找机会去看看。
  这棵树叫普陀鹅耳枥,是地球上目前唯一存世的野生原株,名副其实的孤品,所以,其珍稀程度超过动物界中的大熊猫。
  第一次认识这棵树是40多年前,从《中国名胜词典》上。彼时既没钱,也没时间游山玩水,只能在“名胜词典”上过眼瘾,偶然间,看到了鹅耳枥,心里从此种下了这棵“草”。就如树名所示,这棵树其实离我很近,就在那号称海天佛国的普陀山,直线距离300多公里。但我此前三次去普陀山,都阴差阳错地与它失之交臂。1986年5月,我和同事去宁波开会,会后顺道游了普陀山。
  鹅耳枥在普陀山主峰佛顶山,说是主峰,其实海拔也仅291米。普陀山面积不大,那时游客少,也没有代步的交通工具。游过几个景点,当我提议从法雨寺登佛顶山时,年近花甲的同事腿脚不便、不想爬山了,我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陪同他“打道回府”。30年前单位搞团建,我是领队之一。上岛不久,几名血气方刚的年轻职工为打抱不平,与3名温州游客发生肢体冲突,双方都进了派出所。我作为领队,自然得配合警方协助处理,因此再次无缘佛顶山。15年前,宁波朋友邀请我与老伴参加普陀山一日游,行程上却没有佛顶山。我本打算中途离团,自行上山,但几位老同学相约在宁波等我聚餐,我只得再次遥望鹅耳枥而叹。
  今年4月下旬,几名老同事相约自驾游普陀山,我终于有了实现夙愿的机会。从法雨寺后侧有上佛顶山的索道,但排队至少超过半小时,6人陪同我一起徒步登山。海拔虽不高,但毕竟都是古稀老人,平时又缺乏登高锻炼,不到三分之一路程,大家就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走走停停,终于到了佛顶山。迎面一块大石头,上书“上来就好”四字,不少人在此留影,可见大家登山皆不易。
  在当地朋友指引下,我终于在慧济寺侧峭壁旁,找到了心仪多年的鹅耳枥。虽然,此时慧济寺内游客川流不息,鹅耳枥旁却寂寥无人。如果事先没做功课,也不注意树边的说明牌,没人会注意这棵被誉为“全球独子”的野生原株。因为在一般人看来,它的外貌与其他树木没有什么大差别,但1932年我国林学家郑万钧发现它时,曾是植物界石破天惊的大新闻。如今,以它为母本的万千棵鹅耳枥已经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我也终于在40年后看到了这棵树。天下事其实大抵如此,只要不放弃,总有实现愿望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