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课做在前头 质量控在源头

——杭州供电段加强新线介入接管工作纪实
字数:1,430 2024年08月09日 综合新闻
  通讯员 姚杰
  杭州供电段承担着沪苏浙一市两省4079.18公里的铁路供电任务。近年来,该段深入践行“建设为了运营,运营从建设开始”理念,紧盯设计、施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牢牢把握设计源头、产品质量、施工工艺、运营品质等重点,超前谋划、周密组织,先后接管了杭长、金温、沪苏通、杭台、沪宁沿江等十余条新线供电工程,确保了新线顺利开通运营。
  完善标准 加强顶层设计
  “通过科学的建标、立标,有效解决验收标准不统一、验收效果缺乏有效评价等问题,确保了验收质量,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该段接触网科科长羊捷介绍。
  为确保新线高标准、高质量开通运营,该段从整章建制入手,段技术科梳理总结新线设备特点和验收经验,分专业编制了《供电提前介入实施方案》《验收作业指导书》《零部件手册》《典型缺陷手册》《变电专业新线功能性验证指导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及指导手册,内容涵盖提前介入、静动态验收、联调联试、运行试验等各阶段共12项工作标准和20项工作内容,通过“条目式”“清单式”的方式,为新线验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了新线验收标准化规范化。
  建维联手 整改建设问题
  该段按照新线建设“建维一体化”要求,从项目建设初期起,与施工单位共同参与研究供电建设方案的深化、细化、优化,为后续开通接管运营打下良好基础。
  在杭温高铁介入验收过程中,该段与中铁电化局杭温项目部成立了建维一体领导小组,建立了周碰头、旬调度、月推进的工作机制,在新线建设过程中,对接触网恒张力敷设、电缆及附件制作、接触网预配等14项关键工序提出改进措施,推动设计标准与运营维护标准相统一,确保供电设备质量一次成优。
  该段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按照“一米不差”“一杆不漏”的原则组织记名验收,对每一处设备实行验收责任包保,确保问题可追溯。积极推行问题全生命周期管理,针对提前介入、静态验收、联调联试到试运行阶段检查发现的问题,与建设单位共同抓好问题整改,充分发挥提前介入提早发现问题、提升建设品质的优势,确保新线建设过程中设备隐患问题得到高效整治。
  杭温高铁联调联试期间,该段紧盯接触网不达标锚段整治困难的问题,组织施工方中铁电气化局、武汉电气化局召开专题分析会,多次对接触网导高、拉出值、硬点、燃弧等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制定锚段整改方案,组织专业力量开展攻坚整治,累计出动858人次,调整验收接触网282条公里。6月22日,杭温高铁顺利完成接触网静态质量指数(CQI)、动态性能指数(CDI)管理评分“双百”目标。
  科技赋能 提升验收质量
  该段充分汲取近十年新线验收和十五年高铁管理经验,运用前沿科技装备,全面提升供电设备质量验收效率和精度。
  在杭温高铁介入验收过程中,该段积极组织介入验收组开展技术交底和业务培训,推进无人机、接触网智能巡检装置等自动化、智能化检测装备使用,以精密化、信息化测量测试仪器补强检查验收手段。同时会同中铁电化局杭温项目部抓好智能建造数据运用,组织建维双方对BIM成果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技术交底,实现了“模拟仿真——工程应用——竣工交付”全过程信息传递。
  针对沪苏湖、金建等新线建设过程中的隐蔽工程,该段提前掌握接触网设备布局、出线位置、孔洞预留、电缆走向等验收盲区,精准定位隐蔽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变电专业推行避雷器计数器数字化传输,使用具备485接口避雷器计数器接入辅助监控系统,解决避雷器泄漏电流及动作次数定期巡视问题;推行接地网节点坐标编号并设置二维码功能的接地网标识,便于后期大修改造施工确定接地网位置,避免开挖过程中误伤接地网和破坏牵引所(亭)水泥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