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增强铁路文化竞争力吸引力

字数:1,083 2024年08月09日 专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把“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列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之一。中国铁路正处于“交通强国”提出的历史机遇期,要深刻把握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必然包含深入把握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加强文化建设,增强铁路文化竞争力吸引力,实现铁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同步发展。
  第一,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让铁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为人民所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铁路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责任,必将循着这一改革要求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以满足旅客美好出行的需求。面向旅客,以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诚信建设、公益广告宣传、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工作彰显“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创新实干、精益卓越”的上铁精神。建好用好新时代铁路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切实增强铁路文化吸引力。
  第二,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使铁路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同时又具有市场属性。《决定》特别强调了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信息科技与文化在这个时代相互融合,密不可分,为铁路将自身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供了机遇与条件。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必将提升铁路文化软实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将对优化铁路服务文化与加强铁路安全文化等方面带来进一步的机遇与挑战,因此,要主动适应变化,用好新技术,使铁路文化在创新性发展中永葆生命力。
  第三,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搭建让优质文化资源与老百姓“直接见面”的铁路平台。《决定》提出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并提出具体举措“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人们在旅途中往往正是在车站与列车上接触到各类文化服务与新型文化产品,且需求愈加多样化,因此,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要坚持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文化需求,展示更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品,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设施,推出更多惠民举措,不断丰富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强有力的铁路文化平台,助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集团公司党(干)校党建理论教研室教员 韩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