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树立正确导向 激励干事创业

字数:950 2024年08月09日 专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
  每个月底公布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类型显示,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问题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比重,在今年上半年平均占到85%左右。可见,这四种“不作为”普遍存在,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乱作为源于政绩观错位,不作为源于精神懈怠,不敢为是因为怕犯错,不善为则归于能力不足,而且相互交织、彼此影响。早在五年前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必须正确处理干净和担当的关系,决不能把反腐败当成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并将懒官、庸官同昏官、贪官放在一起进行精准画像。问题倒逼改革举措,《决定》在过去几年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正确干事导向,有的放矢地给出解决之道。
  以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筑牢“愿为”思想根基。通过解决好“政绩为了谁”、搞清楚“什么样的政绩是好政绩”、想明白“靠什么树政绩”来破除“乱作为、不作为”怪圈。并且提出“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则第一次将“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写入总体要求,从法规上兜住了底线。以重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敢为”者解决后顾之忧。好政策如何真正落地,需要细分出现工作错误的根源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导致后果属于无心之失还是故意为之,履职过程中是尽职尽责规范操作还是破坏规则、打擦边球甚至破纪违法。为担当者担当,为作为者保驾护航,才能激发出迎风破浪的精神状态和无畏勇气。在常态化基本培训中补齐“善为”的能力短板。以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为重点,以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为抓手,全面、精准、有效提高现代化建设各项能力。
  集团公司年中领导干部会议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做好下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目标已然明确,思路十分清晰,接下来怎么办?“干”就对了!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以愿为敢为善为的姿态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集团公司党(干)校党建理论教研室主任 陈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