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老物件

原杭州站屋檐麒麟饰物

字数:1,349 2024年08月20日 生活

  祝泰郎/文 王庆庆/供图
  车站是时代的注脚,总是醒目地标注在城市中央。每当怀念一座城市,念叨起一座城市时,经常旅行的人就会想起车站。20世纪初兴建的车站,多是当时当地最精良优美的建筑,即使功能不再,它们风姿绰约的样子,也依然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历经八十载的风雨之后,原杭州站屋檐麒麟饰物(首、尾、冠)如今静静地展示在上海铁路博物馆,默默地述说着往日时光。
  一百多年前,为抵制英美掠夺浙江路权,浙、苏两省爱国绅商和各界人士在上海集会,强烈要求清政府废除与英商怡和洋行及汇丰银行签订《苏杭甬铁路草约》,并决定自建铁路。经商部奏准朝廷,于1905年7月24日成立商办浙江全省铁路有限公司,推荐浙江绅商、原两淮盐运使汤寿潜为总经理。但由于经费有限,故决定先行修建一条江墅铁路支线(全长16.135公里),为今后积累修筑经验。江墅铁路支线以杭州闸口为起点,经南星桥、清泰门、艮山门,沿城墙外地段修建,终点为拱宸桥。其中的清泰门站(简称清泰站)设在清泰门外,便是杭州站的前身。但因清泰站设在城外,离杭州城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老百姓时常抱怨坐火车还要出城,极不方便。
  更为麻烦的是,城门早晚得开门关门,乘客一律要等到城门打开才能进出。清泰门晚上7时就关闭城门,如果晚上7时之后下火车,就进不了杭州城,只能在城外找旅馆落脚。就此,汤寿潜的女婿马一浮建议将车站移至城内。在克服了种种困难,拆除了清泰门北和望江门南两处城墙后,1910年清泰站才迁移至城内,改称“杭州站”。因为车站建在城内,所以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城站”。
  当时修建的杭州城站是一幢两层的西洋建筑,布局和造型脱胎于欧洲古典式宫殿和府邸的通用形式。从外观上看,杭州城站的装饰简洁明朗,立面比例协调,综合了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杭州江河密布,古代交通主要靠水路运输。杭州城站建成之后,不仅是先进的交通设施,更是时尚的参照物。杭州城站旁边的聚丰园酒家,饭店装潢高档,桌椅镶嵌着黄金,这样的情形在当时最为时髦的上海也不多见。
  1937年10月13日至15日,日本侵略者两次派出9架飞机对杭州站进行了轰炸,投弹14枚,车站的天桥和月台一段被炸,办公楼则全部被毁。12月24日,日军分三路侵入杭州,杭州沦陷,日本井上岗部队对沪杭铁路实行军管。杭州站后经修复,搭出临时棚才勉强维持运营。1941年,日伪当局重建杭州站。3月26日开工,1942年3月21日车站投入运营。新建的杭州站采用日本奈良时期的古建筑形式,而奈良风格基本承袭了我国唐代建筑风格。因而从外观上看,重建的杭州站十分像是我国传统形式的建筑。
  杭州站屋顶通过巨大的斗拱出檐,跨度深远,这也符合唐代建筑为中国各朝代屋顶出檐空间跨度之最的特征。杭州站外形大气磅礴,堪称金碧辉煌,还有很多精美的装饰。比如,车站屋顶上铺有青灰黑色的瓦,质地紧密。屋脊上饰有叠瓦脊和简洁秀拔的鸱尾。屋檐下有麒麟饰物,檐口角上有4个铁铃,寓意吉祥如意。房屋之间的布局亦是赏心悦目,沉稳而不失灵动,大气而不失精巧,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和杭州古城交相辉映,甫一建成,便成为杭州当时的标志性建筑。
  1997年6月,已经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杭州站被拆除,在原址上重建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客站,1999年12月28日正式启用。重建的杭州站焕发出新的光芒,这是一道属于杭州的大门,也是人们放眼看世界的窗口,承载着太多人的梦想和希望。
  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