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

陪母亲聊天

字数:1,413 2025年01月17日 汽笛

  李晓海
  人老了最怕啥?怕孤独!如今老母亲85岁了,我也退休一年多了,在陪伴母亲的日子里和
  对身边老年人的观察中,我越来越相信这一点。
  那一天上午,我和妈妈在东屋看电视。见我拿着遥控器漫无目标地频繁换频道,她就说:“看《永不消逝的电波》吧,别再换了!”这是一部老片子,但我还从未完整地看过。我俩刚看了一会儿,就听妈妈喃喃地说:“以前我和你爸爸一起看过这个电影……”又过了一会儿,妈妈抬头看看挂在电视机后面墙上的“三五牌”挂钟,问我给它上过弦了吗?我说上过了,昨晚回来后没啥事,就把它弄好了。妈妈又念叨说:“这还是1977年春天咱们家在松江时,有一天你爸爸去驻泗泾镇的部队检查武器时,在那儿的供销社买的。46元一个,一共买了俩,另一个当年秋天给你舅舅带回去了。咱们这个到现在还像新的一样,走得挺准。你舅舅带回东北去的那个,早就不走了。”
  挂钟的事,不知妈妈跟我念叨过多少遍了,但我总也没听够。
  2020年3月,爸爸因病在一天早上静静地走了。一晃快5年了,我们还时常想念他,睹物思人,老爷子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我和妈妈曾多次一起回忆有关这一对挂钟的其他往事,包括舅舅是哪一年来上海的,为啥事来的,以及爸爸给我奶奶买的收音机、“三五”牌挂钟,给我大姑、二姑家买的挂钟诸多旧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人都喜欢上海产的“三五牌”挂钟,爸爸曾想方设法地陆续给老家亲人买过好几个。估计是东北农村灰尘大,加之人们不会保养吧,如今那些个挂钟都不走了。即使这样,去年我回老家时,还见到大姑家那个枣红色的“三五”牌挂钟,仍端端正正地挂在屋内的西墙上,或许那上面仍寄托着大姑对过往日子的深深怀念吧。
  如今,我们兄妹三人都退休了。除了我家在上海,且被单位返聘后仍在上班,两个妹妹家都在青浦,分别住在离老母亲家不远的相邻小区。通常,我都是周五下午开车回去,赶在17点前到家,跟两个妹妹一起陪老母亲吃晚饭。双休日里帮老母亲买买菜,烧烧饭,做点家务,陪她聊聊天。我不在家的时候,则由大妹夫妇俩过来烧晚饭,而且大妹每天早上不到8点就像上班一样准时过来,陪老母亲吃早饭,做家务,聊天。小妹也是天天上午过来看看,因兼职一些社会工作,她每天过来得晚一些。姐妹俩都是每天陪母亲吃过早中饭,并送她去小区老年活动室打麻将,然后才回各自的家。
  如今的手机、微信真方便。不在青浦的时候,我是天天晚上七点钟过后跟母亲微信视频聊天。相互说说这一天的新鲜事,问问她身体状况,说说我这儿家里、单位的事,听她回忆一些随心想到的话题。只要保持耐心,并时不时提问几句,就能让老母亲有个愉快的好心情。
  那天,小妹陪她去青浦的莲花寺进香,可能是庙里少见像她这把年纪还来烧香礼佛的老人吧,那些熟悉多年的和尚及众香客不仅开口闭口地称呼她“老菩萨”,还一再惊讶地问起她身体和精神状态咋会这么好。晚上聊天时,妈妈开心地跟我聊了好一会儿当天进香活动的细节。
  前些年,我在小区里遇到那些熟悉的老阿姨、爷叔,常听人家由衷羡慕地夸奖:“侬回来啦!这个儿子真好……”起初我还不明白自己咋个好法,邻居咋会这么客气。听了老母亲的解释才闹明白。原来那些老人是夸我每周都回去探望,而她们心心念念的子女或远在国外,或是工作太忙等其他原因,并不经常回来,甚至有人只是空手回来啃老,或是人回来了,却懒于搭理老人,更别说帮忙做点家务活儿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今我也年逾花甲,还有老母亲在,这是幸福,何不多陪她聊聊天,共同品味一下人生的喜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