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莘迪 文/摄
春节期间,打着带女儿看天安门的旗号,带着妻子和女儿去了一趟北京。必去的故宫、长城、天坛都到了。但是,这不是我这次北京之行的“最终目的”,我这次最想去的地方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简称:军博)。
这次军博之旅也是一波三折,由于需要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预约。出行前7天,我几乎每天的下午5点,准时捧着手机预约抢票。结果是次次参加,次次落空,几乎都要放弃的时候,在出发的当晚,终于抢到了心心念念的票,激动得我直接抱着女儿在原地转了一圈。
说实话,我是很崇敬军人的,特别是新中国的革命历史中,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如三大战役、抗美援朝、珍宝岛事件等,战士们使用的武器、装备,都能在军博里得到具象化的体现。去一趟军博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
踏入军博的大门,我就被大厅里放得满满当当的飞机、导弹、快艇等展品所吸引。有参加过开国大典的飞机,有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的英雄战机,还有“东风快递”的第一代。到了地下一楼,展品更加让人大开眼界,有我们的功勋坦克,也有打下来的敌方侦察机残骸和缴获的敌军坦克,还有制式多样的火炮、装甲车,总之就是“应接不暇”。
我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每走到一个展品前,就给妻子和女儿讲这款装备的来历,背后的历史故事。遇到不知名的装备,就看看介绍板上的信息,装模作样地给小家伙讲解一番。
当我们走到二楼轻武器展览区时,其中一个展柜中放满了各式缴获的日本军刀。这些武器就如罪证一般,记录着那段历史,也记录着中国军民的英勇抗争。看着这些东西,我的心情不是很好,毕竟这是每个中国人的痛。我给女儿大概讲了讲抗日战争那段历史,大概的意思就是,当我们弱小的时候,就会有人欺负我们,所以为了不被人欺负,我们要变得强大。不知道女儿是否听得懂,但我希望她能明白,中国今天的强大与稳定,与这个博物馆里讲述的故事是密不可分的。
返程路上,我就在想,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抓起。希望这次北京之行,能在她小小的脑袋里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