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改革新征程 建功铁路现代化】
大院热线

加快培育铁路建设新质生产力

——专访集团公司建设部主任魏洪山
字数:2,784 2025年04月01日 综合新闻
  记者 陆应果
  日前,集团公司建设部主任魏洪山接受本报专访,就广大干部职工关注的长三角铁路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及下一步工作等热门话题,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2024年集团公司铁路建设工作主要取得哪些新成果?
  魏洪山:过去的一年,集团公司建设系统和各参建单位认真落实建设主体责任,苦干实干、攻坚克难,优质高效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主要概括为“两个新突破、三个新进步”:建设投资规模实现新突破,全年完成基建投资1423.8亿元,在建投资总规模超800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铁路营业里程实现新突破,得益于年内高品质投产7个项目、新增铁路营业里程733公里,集团公司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跃居全路第一,其中高铁超7700公里、占比首次过半。质量安全管控实现新进步,全面推行穿透式管理、清单化履职,实施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开展系列专项排查整治、解决突出隐患问题41件,智能造桥机、装配式建造技术等得到广泛运用,全年实现工程质量安全“零事故”;建设管理水平实现新进步,持续完善非控股、零出资项目委托代建合同文本,实施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和监理全流程电子化招标,市场化法治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加快完善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大力推动开工、验收标准化,建好用好路地协调机制,管理效能不断增强;党的建设实现新进步,严肃认真抓好巡视巡察、审计问题整改,合力推进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项目政治监督,深化党建联建共建,全方位讲好长三角铁路建设故事,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有力彰显。
  记者:2025年集团公司铁路建设的重点项目有哪些?
  魏洪山:今年我们统筹抓好建设项目规划实施,聚焦重点项目和难点工程,坚持保开通、盯在建、促开工、抓技改,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完成年度铁路建设任务,预计全年完成建设投资超1300亿元,在建投资总规模保持8000亿元以上。确保杭衢高铁建衢段、合新高铁安徽段、陆家浜货场、连镇高铁镇江东货场等4个项目按期建成。确保六庆铁路、上元门过江通道等2个项目年内开工,温福、沪乍杭高铁等项目按照国铁集团部署安排稳步推进。积极抓好南信合铁路、京港高铁阜黄段、合宿高铁宿泗段、金千铁路建德段改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同时,精益高效抓技改,力争年内建成南京南行车公寓综合楼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国家骨干通信网上海局管段工程等8个项目,有序推进徐州东行车公寓等26个续建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运输生产设施的保障能力,努力为集团公司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成一流的现代运输企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去年我们在安全管理上有哪些成功经验,今年又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魏洪山:去年,我们着力压实安全责任,建立集团公司、项目管理机构、参建单位三级穿透式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把各项管理要求贯通到施工末梢、班组一线。深入实施施工企业安全质量管控情况季度报告制度,压紧压实参建单位安全质量管控责任。常抓不懈,从严管理,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全年组织11家施工单位、12家监理单位安全约谈10次,累计认定负面积分733分,扣除信用评价19分,清退施工及监理人员28名。
  今年,建设系统单位坚定不移强化高铁施工安全意识,全力夺取铁路建设安全稳定新成效。一是强化安全管理理念,坚持把抓好安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坚定不移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守住安全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二是纵深推进穿透式管理,严格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安全穿透式管理落实情况督导检查,积极推行智能安全装备、视频监控覆盖、实名制安全管理人员库等措施,促进安全穿透式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三是深化安全双重预防机制运作,进一步规范风险辨识研判、分析评估、会商决策、防控协同、责任认领等机制,常态化开展隐患自查自纠,抓好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四是狠抓营业线施工安全,加强方案编制、审查、落实的全过程管理,深化落实营业线督导检查机制,严厉查处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加强劳务队伍管理,加快安全管理数智化平台建设,提升实时、主动预防能力。五是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统筹推进现代化铁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十大行动”和深化安全基础建设三年行动,落实路地联动应急工作机制和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加强铁路建设安全文化建设。
  记者:今年如何加强质量控制,全力打造精品示范工程?
  魏洪山:我们将加强设计管理,扎实开展地质勘查、重大工程技术方案研究等前期工作,加强接口设计、施工图现场核实和设计巡查工作,建立勘查设计质量反馈机制,提升设计单位内部概算核定、图纸供应、变更设计编制的工作效率。抓实源头质量控制,深入开展隧道、路基、“四电”和信号电缆等专项排查整治,高度重视物资管理,突出甲供物资和施工单位自购物资管理,加强使用过程中控制性指标的动态检测。深化质量监管,强化质量责任追溯措施,建立健全施工过程质量责任标识制度,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信息档案等制度,开展建设标准落实、质量红线等专项检查,创新监检融合机制,同步开展监督检查检测工作。践行全过程全链条工程品质创优原则,科学编制创优规划,细化路、桥、隧等不同专业单项精品工程目标,强化全过程、全专业、全流程工程质量管控,高质量做好宁淮城际铁路无砟轨道首段路基等61项首件工程,以及沪昆铁路嘉善段高架改造工程地基处理淤泥固化等153项工艺试验工作,加大工装工法创新应用力度,不断提升工程品质。
  记者:今年我们在加快培育铁路建设新质生产力方面,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魏洪山:一是广泛凝聚思想共识。我们充分认识到“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增强铁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控能力、提升生产组织效率、降低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推动产业升级的有力举措,是应对技术力量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作业人员老龄化加剧的有效手段。我们积极动员参建各方,从顶层设计、资源配置、统筹协调等方面聚焦发力,为推进“四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推进建造技术应用。在今年新开工项目中全面推行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施工,引领带动各专业建造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抓好工程管理平台应用,深化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和智慧工地建设,实现邻近营业线工点、大型机械施工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全天候风险管控。全面推广智能化梁场、轨枕厂、盾构管片厂,实现预制件智能化工厂化生产;积极应用智能造桥机、路基智能碾压机等智能化施工装备,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保障质量安全。推进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突出绿色低碳降低综合能耗,积极推行自动化泥浆工厂、集约化装配化临时设施,鼓励工装配件和材料的循环利用,提升全过程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水土保持等工作水平。三是紧盯关键技术攻关。聚焦解决铁路建设实际问题,加快关键领域技术突破。高水平推进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建造技术、基于BIM的大型站房智能建造技术、新建千米级跨径铁路桥梁线-桥状态评定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撑保障盐宜铁路长江隧道、南京北站站房、巢马铁路马鞍山长江大桥等重难点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