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张楠楠/文 高君/图
“这些本该回炉的废铁,怎么在你们手里都活过来了?”每一位初次踏入杭州北车辆段的访客,都对由转向架变身的雕塑发出惊叹。在这里,报废的钢铁零件正经历着奇幻重生——没有熔炉的炙烤,只有角磨机的火花与焊枪的舞蹈,一群“钢铁魔法师”正在书写属于工业文明的再生童话。
报废配件迎新生 走进段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由货车转向架侧架和中拉杆焊接而成的雕塑(见图①)。粗犷的钢铁线条勾勒出硬朗的轮廓,仿佛一位沉默的“钢铁卫士”。职工们笑称这是他们的“吉祥物”,而它的原材料,只是等待报废的旧零件。
旁边,几组晾衣架整齐排列。它们的底座是废旧轴承端盖,立杆是淘汰的钢管,挂钩则由钢筋边角料折弯而成。这些晾衣架不仅结实耐用,还能随时拆卸、方便收纳。很多人感慨,以前这些东西要么当废铁变卖,要么堆在角落生锈,如今却成了大家每日必用的生活必需品。
钢铁也能“开花” 当清晨的阳光穿透乔司检修车间,一座由人力制动机链条编织的钢铁藤蔓正在“绽放”(见图②)。链条被逐节拼接、盘旋而上,顶部托着一个由轴承端盖改造的花盆托架。透过阳光,绿植在钢铁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链条本身就有柔韧性,稍微加工就能做出各种造型。”负责焊接的师傅介绍道,“而且轴承端盖中间有孔,浇水时不会积水,比普通花盆还实用。”
“工业风”健身器材 午休时分,车间的健身角总是热闹非凡。车削钢料铸就的哑铃配重块充斥着力量感,废钢管制成的杠铃杆上还留着昔日的编号烙印——这里的哑铃和杠铃,全部由废旧零件改造而成(见图③)。杠铃的杠芯是废钢管,两端的配重则是链滑轮和心盘。职工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重量的器械,既节省了采购成本,又让锻炼多了几分“硬核”工业风。有人赞叹:“这些器材比市面上卖的更称手!”
小工具有大作用除了这些“大件”,车间里还有许多小工具同样由边角料改造而来。在工具间的墙上,一排由斜楔打磨成的斧头整齐悬挂,它们的前身是货车缓冲器的零件;工作台下,U型支座正牢牢固定着设备,这些方铁边角料上还能看到当初的切割痕迹。零件就像人,即便“退休”了也能发挥余热。虽然造型简单,但每一件都物尽其用,没有丝毫浪费。
当厉行节约的理念遇上工匠智慧,这些废旧钢铁重生的故事便有了更深远的意义。这些会“生长”的钢铁造物,正以充满生命力的方式诠释着节约的真谛。所谓匠心,就是让每一克废旧钢铁都找到继续发光发热的理由;所谓传承,就是让冰冷的金属永远保留着劳动者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