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
一天,外甥在家庭微信群中晒出一张照片,他手中举着透明塑料杯,杯中装着一袋散发清香的毛尖,还留言道:“高铁服务真是好。”这看似普通的“塑料杯+茶叶”组合,立刻在家庭群里引起热议,家人们纷纷为中国铁路的服务品质点赞:“铁路真是越来越人性化了……”
这个透明塑料杯,宛如一台观察铁路服务变革的显微镜。杯体选用食品级材质,可耐受100℃高温,杯口直径精心设计为75毫米,恰好适配标准茶包尺寸。毛尖选取雨前茶青,每袋定量分装3克,既保障了冲泡口感,又避免了浪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背后是服务理念的根本性转变:从“流程导向”转向“体验优先”,让每个物件都成为连接铁路与旅客的情感纽带。
“高铁+地域文化符号”是精准捕捉旅客乡愁记忆的服务触点,这一举措让旅客的心与目的地的距离在高效服务中悄然缩短。在餐饮服务方面,集团公司打造的“华东印记”餐食品牌持续升级“一碗好饭”服务,全新推出多款餐食新品,用“舌尖上的新滋味”唤醒旅客味蕾,温暖着旅客的心田。
这些以人为本的服务举措,如同铺设了一条从钢轨延伸至旅客内心的温情轨道,让“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理念渗透到旅途的每个细节,彰显出铁路提供的不只是空间位移服务,更是可触摸、能感知的人文体验。
静悄悄的服务变革,深深植根于高铁发展的基因之中,并随着高铁网络的拓展而不断升级。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编织,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的迭代更新,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静音车厢”的静谧体验,是浸润人心的服务升级。
集团公司还在上海虹桥站设立“心尚”服务工作室,为特殊旅客提供全流程爱心服务。在南京南站等多个主要客运车站开辟绿色通道,为急客和重点旅客提供优先验证、优先安检服务。在常州站等数个车站推行“验检合一”组织模式,让进站流程更加便捷。这些改变让“人民铁路为人民”更加深入人心。
当旅客举起茶杯时,杯中倒映的不仅是茶山的夏日风光,更是这个时代对“人民至上”理念最温暖的诠释。
当冰冷的钢轨开始传递人文温度,意味着真正的服务升级并不只是硬件设施的豪华,更在于对每位旅客细微需求的真诚关怀——这或许比风驰电掣的时速更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