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杰
窗外,栀子花开得正好。不远处的铁路单位楼前,站着一群刚入路的大学生,朝气蓬勃。看着他们,我的同事张峰不由想起刚入路时的自己。
2009年,张峰兴冲冲来单位报到。然而,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不规律的作息时间……这一切让他仿佛坠入一口深井,茫然又沮丧。好在爱读书的他没有沉沦。一次,他从书中读到古希腊哲学家写道:每个人的人生剧本,都是独特的、精彩的,你只有努力地把你的剧本演好。
张峰说,当时这句话中的每个字仿佛都变成了黄蜂,一下一下蜇着自己。他感到,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把自己的剧本演好。有了信念的支撑,张峰一夜之间成熟了。
恰巧不久后,50台HXN5机车首次配属到张峰所在单位,由于机车部件大多都是进口的,没有现成养修经验可以借鉴,加上厂家不能及时提供机车线缆走向图纸,给机车整治带来了麻烦。“不等了,自己画。”工区工长决定,张峰主动要求参加。工长笑着说:“你可想好了?现在是大热天、在暑运,你想天天蒸桑拿吗?”张峰坚定地点头。
那段时间,他跟师傅们一起在机车狭小的空间一点点测量、记录、核对,衣服上的汗渍结成了如地图似的白色盐斑。师傅说,这些电缆前端与机车操作设备连接,后面接通着各类信号传感器,属性和走向一点也不能出错。
白天测量,夜里挑灯画图。那段时间,他几乎与外界隔离。靠着不断学习、摸索,无数次的尝试,图纸画出来了,他的业务水平也大幅提升。铺设线缆是一切技术的根基,而技术原理有很多都是相通的。张峰觉得自己对各个车型了然于胸,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就像打通任督二脉一样舒服。从“零到一”的突破,在他心中泛起了波澜。当看到工友们检修的效率、准确性有了大幅增长时,他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意义。
2018年,张峰成为合肥电务段芜湖车载设备维护工区的工长。如何提升工区整体业务水平?他充分利用每月两次的应急演练,亲自组织,认真布置,将常用故障列出来让大家查找。找到故障不算完,他还列举该故障可能出现的其他所有相关故障点,耐心讲解演示。
后来,他被评上了上铁工匠。面对很多人向他咨询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张峰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互动交流小组。他提前判断当月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并据此制作切合现场情况的教学课件。
为了使培训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性,他用在线全民考试、小小答题等小程序,鼓励工区技术骨干发起业务话题,引导其他员工积极参与。他将自己的微光洒向更多热爱学习的人们,而他自己也从中受益匪浅。
十几年来,张峰从迷茫到觉醒,就因为找到成长的三把钥匙:第一,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与优秀的人对话。第二,做具体的事。第三,将微光传递给其他人。这三把钥匙,让他从不谙世事的青涩大学生成为全路技术能手、全路优秀共产党员、上铁工匠、集团公司首席技师……一路前行,勇攀高峰。
望着眼前这群刚入路的铁路青年,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钥匙吗?一定能,铁路青年拉满弓、气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