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暑运 保安全 促增收】

云端精算 乐享畅行

——探秘集团公司暑运背后的科技矩阵
字数:3,392 2025年08月22日 要闻
  记者 蒋雨鸥 
  暑运收官在即,客流依然潮涌。集团公司管内各大枢纽车站里,人头攒动,络绎不绝,新一轮客流洪峰如钱塘江大潮,澎湃汹涌……8月19日,在杭州东站,几位旅客饶有兴致地围在“杭小东”数智出行大屏前,或语音询问,或指尖轻点,个性化出行方案瞬间呈现,智慧出行触手可及。“杭小东”作为全国首个深度融合“AI口令交互”“全站数智出行大数据融合中台”“DeepSeek大模型+行业知识库”等前沿技术的枢纽AI助手,以强大的算法内核与海量知识储备,深度联动“人、车、站”,为万千旅客提供全方位、伴随式服务。
  这是科技赋能旅途的一个小小缩影。
  近年来,集团公司持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致力于让旅客出行更智慧、更顺畅、更舒心,以数智化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交通服务深度融合,引领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智联:运行精密高效
  暑运每一天,都有上千列高铁在长三角大地上飞驰——
  “真想不到这么晚还有高铁回淮安,这是专门为我们球迷开的专列吗?太贴心了!”8月17日22时30分,扬州始发的D9483次“苏超”球迷专列上,首次体验的李先生兴奋地与同行者分享喜悦。
  截至8月20日,集团公司暑运期间共开行列车130513列,其中高铁110683列,普速19830列;加开临客3279列,其中高铁2327列,普速952列。
  海量数据的背后,是“智慧大脑”与“数字神经”的高效协同。
  点开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屏幕上交错密布、色彩斑斓的线条,无声演示着每一趟增开列车诞生的奥秘。
  始发时刻、股道运用、咽喉交叉、区间能力、停站时长……面对一趟列车的增开需求,运输部技术人员需通盘考量数十项关键因素,在确保图定列车运行有序的前提下,于高密度的运行图中,再精准穿插,“绣”出一条“新路径”。
  锚定“新路径”,便需“沙盘推演”——调度所高铁计划调度员将“新路”导入“高铁计划系统”。这套2020年启用的“智慧中枢”,依托海量“大数据”,自动校核线路可行性、优化时刻表、生成途经站点股道及列车开行方案,并精准纳入日班计划下达行车台。
  “高铁计划系统”历经五年迭代升级,在调度所经年累月的“实作训练”中,已经优化200多项补强需求,实现了“一键N连”:完善安全卡控、优化复杂交路、智能检测停站合理性、秒级运算最优路径……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变化交路开行的灵活机动与安全可靠,使“一日一图”精准同频市场脉动,最大程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暑运每一天,都有数百万人次在长三角各大车站流动、汇聚——
  “24300人!”上海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巨幅屏幕上,“客流热力图”实时跃动,显示着上海的各大站区目前在站人数,让车站面对复杂情况时,可以根据相关信息,准确掌握现场秩序,做到应急有备。
  “一旦超过人数限额,系统自动预警,应急预案即刻启动。”该指挥中心主任刘阳介绍,“上海站针对五类乘降风险场景,设定逻辑,研判出重点列车。如在重点列车模块,系统能识别大客流、同站台、紧交路三重风险叠加点,并通过短信精准推送预警至相关管理人员,强化现场监督。”
  这是上海站构建的车站运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利用车站列车风险卡控系统,接入客票、电子登销记、天气预警、施工管理等信息接口,实现数据自动接收、处理、分析、呈现。结合现场实际,筛选出可用于生产盯控、决策辅助的数据要素,达到“一屏观生产、指挥有重点”的智慧管理效果,极大提升了大客流应对能力,为旅客有序乘降、在站候车构筑了坚实安全屏障。
  智能化护航:旅途安心顺畅
  上海客运段的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则成为列车运行途中的“千里眼”与“智囊团”。
  “8月11日,D958次列车因宜万线强降雨影响发生晚点,到达合肥南站时已经晚点101分钟,车上有1385名旅客。”该指挥中心动态监控屏上,调度应急指挥系统、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实时提报着140多个在途班组的现场情况。指挥中心主任濮征海指向一条条数据介绍:“过去,现场作业和应急处置依赖人工调度,信息传递滞后,动态管理效率较低。如今,依托智能化网络平台和信息化系统,构建起覆盖列车巡视、正晚点应急处置、直供电、上水、客服工单、超员电报、(电子)客运记录等全流程的数字化作业网络,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动态展示,形成强有力的网络硬支撑。”
  该段乘务科科长江玮补充道:“那天,接到D958列车情况通报后,乘务科及指挥中心立即联动申请应急食品,确保晚点情况下旅客的用水用餐。”现场情况的智慧盯控,直接转化为旅客更舒适、更安心的旅途体验。
  智能升级的浪潮,同样席卷了站房内的设备设施。集团公司以智慧车站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自助售票机功能创新完善、安检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推广、新型除臭技术试点应用、智能寄存快递柜联动普及、候车座椅充电区不断升级……
  “自助售票处的客服专员太棒了!尤其是对老年人,不用再眯着眼在手机上找来找去,可以帮我直接在机器买票,还真是‘乐享畅行’。”在上海站体验自助售票的张伯伯感慨道。
  “不到40秒!以前都要十来分钟呢!”徐州东站里,过安检的刘女士为“安检查危登记一体机”设备大大点赞。这台由申铁信息公司研发的设备,可以自动识别违禁物品,迅速完成物品的保管、放弃、寄件、入库和取回等一系列操作,大大简化了进站流程,在帮助旅客节约时间之余,更加筑牢了安全防线。
  “多亏了车站智能寄存柜。”从杭州东站换乘的刘先生分享经历,“临时有急事要出站处理,带着大行李箱不方便,通过‘杭小东’找到智能寄存柜,在小程序上预约了智能寄存服务,扫码开柜,随存随取,省心又安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主要车站均配备了寄存柜,并积极探索与快递服务联动,方便旅客处理暂存或寄递物品。
  “幸好有充电的地方,手机还剩2%的电,都打不开了。”苏州站里,学生小宗笑着拿出手机,插上充电线。今年年初,苏州站将二楼候车室里的充电扶手升级为免费充电吧台区域,方便更多的旅客给电子设备应急充电。
  一句句感慨,一声声赞美,一张张笑脸……旅客美好出行体验的背后,是上铁人汗水与智慧的叠加,是科技提升品质的体验。信息化、智能化设备的迭代升级,正成为提升旅客满意度的核心驱动力。
   云服务在线:悦享真情时刻
  “在高铁上动动手指,就能品尝到江南的精致糕点。让熟悉的家乡味道一路相随,这种感觉太美妙了!”乘坐G10次列车的南京旅客陈女士,轻点手机屏幕完成扫码订餐后,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看似简单的指尖操作,却是铁路餐饮服务深刻的信息化革命。
  “随心下单”:沿途美味,一键直达飞驰列车。集团公司以旅客需求为导向,依托长三角密集成网的高铁线路和强大的智能化供应链体系,持续深耕互联网订餐服务。一方面,着力扩大供餐站点网络覆盖,丰富餐饮选择内涵,让美味搭乘更多列车;另一方面,华铁旅服公司不断深化与知名餐饮品牌及线上平台的战略合作意向,成功构建起高效、敏捷的“热链+冷链”双轨配送网络。信息化的翅膀,让“一碗好饭”升华为“一程美味”。从最初的单一盒饭,发展为如今囊括数十种地道江南风味的特色美食方阵,飞驰的车厢成为流动的餐饮文化长廊。
  “云端预约”:无碍出行,温情服务精细触达。针对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的特殊需求,信息化技术加固了“爱的桥梁”。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徐州等地枢纽大站率先推出“云预约”全流程服务,旅客只需通过官方平台,提前在线预约,系统接收到预约信息后,智能区分辅助器具、精准调度人员、优化服务路径,确保从进站、安检、候车、登乘,到换乘、出站的全链条环节畅通无碍,将“到站后响应”转变为“进站前保障”,将“程式化服务”升级为“个性化关怀”,让重点旅客的出行之路更加温馨从容。
  “及时反馈”:沟通零距离,关怀时刻在线。“真没想到‘铁路畅行’码里的客服反应这么快!我想给宝宝换尿布,找不到地方,咨询的信息刚发出去,马上就有列车乘务员过来,带我到婴儿护理台,还耐心帮助我更换,让我悬着的心一下子就放下了。”首次独自带宝宝出行的新手妈妈小王,在杭州客运段值乘的G187次列车上,对这一服务体验赞不绝口。这个小小的二维码,如同一个功能强大的“掌上服务枢纽”,深度集成行程实时查询、服务便捷预约、餐饮随心订购、问题即时反馈、遗失物品登记等核心功能。旅客只需轻松一扫,即可进入“一站式”在线服务空间,咨询、建议或求助,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大大提升了旅途中的安心感和满意度。
  时代车轮,铿锵数字轨迹;钢铁动脉,潋滟智慧锋芒。集团公司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犁,深耕智慧出行沃土,不断拓展服务场景、优化旅途体验,以铁路新质生产力激发的磅礴动能,生动实践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