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人员在检修列车作业平台紧固接触网设备螺丝。(记者 胡小东 摄) 记者 胡小东 通讯员 姚杰
8月19日,浙江绍兴最高气温达39℃。当晚,记者跟随位于绍兴市东部的上虞南综合维修基地的工务、电务、供电职工,来到杭台高铁上虞南站至镜湖线路所区间,体验工电供联合检修作业。
20时许,记者来到上虞南综合维修基地,暖风拂面,脸上细密的汗珠变得湿黏。在基地接触网检修列车上,工务、电务、供电三个工区工长正在召开生产生活日例会,互通当晚作业任务,确定结合部作业协调方案。
当晚他们的作业任务是完成1.5公里接触网全面检修及设备缺陷处置、上虞南站29组道岔检修及工电联合检查等。
确定方案后,三名工长回到各工区作业集合点,分别召开工区安全预想会。
出工前设备检查有条不紊地进行,职工们各自做着上道前准备工作,记者跟随供电专业职工登上接触网检修列车。
夜色愈深,如墨的天空星辰闪烁,基地周边一片寂静。23时许,最后一趟高铁列车从杭台高铁驶过,当晚作业“天窗”命令随即下达。
再次清点接地工具后,杭州供电段嵊州新昌高铁供电车间东关供电工区工长赵卓浩带着俞熠超麻利下车,步行至距离检修列车200余米处,开展接挂地线工作。
俞熠超举起接地杆验明接触网无电,赵卓浩做着安全防护并为俞熠超数着验电时间。1秒、2秒、3秒……两人默契配合,很快完成接挂地线工作。
看着俞熠超满头大汗,记者不解,为何几分钟的活儿会如此累人?带着疑惑,在经过赵卓浩同意后,记者尝试将接地杆举起。长超6米、重近15公斤的接地杆,想要举起已是不易,还要控制杆尖准确靠着接触网不动,确实让人汗流浃背。
接地工作完成,其他作业项目可以进行。记者回到接触网检修车,此时,杭州供电段接触网维修车间维修一工区职工已经登上列车顶作业平台。
登上平台,记者看到作业人员两人一组,他们正在对接触网零部件进行检查保养。看着他们在车顶、在距离地面5米的接触网斜腕臂上灵活走动,记者不由心生敬佩。
“车顶有20人作业,我们要在2小时内完成1.5公里接触网全面检修,复核并处理之前检查发现的吊弦不受力、硬弯等设备缺陷,清理接触网异物。”检修列车作业平台负责人陈驰说,“车顶平台长175米,我们要确保15分钟内将车子移动一次,这样才能保证总体任务完成,时间非常紧张。”车顶作业紧张进行中,一架无人机从接触网上方飞过。接触网工、无人机操作员陈宣宇正在使用无人机检查接触网设备状态。
“用无人机查看接触线承力索工作状态,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能看到地面难以发现的接触网附加导线破损、锈蚀、硬弯等设备隐患问题。”陈宣宇手上小心操控着无人机,目光不停在显示屏和无人机间切换,汗水从他的安全帽下不停流出。
接触网检修忙中有序,在距离接触网检修车1公里左右的上虞南站道岔区。宁波工务段、杭州电务段职工正在进行道岔及钢轨绝缘节检修作业,他们当晚共完成了5组道岔工电联合检查、5组重点道岔检查及19组道岔常规检查任务。
“天上有无人机补充检查,车上有供电段兄弟排查检修,我们和电务段兄弟在地面一起检修道岔设备,‘空地’一体行动、相互配合,才能确保列车安全平稳运行。”正在指挥工电联合检查的宁波工务段嵊州新昌高铁线桥车间上虞南综合维修工区工长蒋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