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涛
骄阳似火,热浪从金黄的麦田中蒸腾而出。铁路旁的麦田,在烈日照耀下格外耀眼。微风袭来,阵阵麦香,弥散至三堂集站道岔施工现场。
在这里,道岔施工,一群果敢认真的“黄马甲”紧张而又忙碌地操纵机械,有条不紊地推进施工平稳向前。在人群中,一个跑前跑后的身影格外引人瞩目,他就是阜阳工务段线路科工程师王发成。
“不学习、不实践就不会进步,铁路设备在更新,大维修一体化的作业模式在改变,要想把工作干好就要不断地学习。”这是王发成常说的一句话,一本《修规》、一本《安规》是他来回翻阅的书。
王发成是2014年入路的,入路这些年铁路线路养修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每逢设备换代、技术革新,他总是第一个主动学习探索,常常找设计单位要道岔设计说明、找施工图纸,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善动脑筋的王发成已经让更多的同事习惯了“有问题,找发成”。“练一流技术,修一流设备”,在王发成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经过10年的苦学实干,他的业务水平、协调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一步步从一名学习线路工、工班长逐渐成长为线路科技术人员。
此次作业,他主要负责道岔大修技术管理工作。施工期间,他用心学习、思考解决问题,面对高温不利条件,不怕困难、不惧挑战,和现场施工人员一起不断解决施工过程中捣固方式、胶垫歪斜等问题。现场共有6个施工小组,各检修点之间最远的超过3公里。因施工区域不允许使用代步工具,所以大家每天都能看见王发成步履匆匆的身影。在阜阳北站编组场进行缓行器拆除时,他带领现场各个施工班组进行高强度高标准作业,不论哪个区域叫他,他都能及时出现。在这段时间,朋友在查看“微信运动”排行榜时,王发成经常霸榜,每天步数2.5万步左右。
小到一个螺丝扣件,大到道岔设备垫板,他都得做到如数家珍。施工中,该用什么、怎么快速取用,他都随时可以做到快速精准定位到关键设备。
“暑运安全马虎不得。”他不停奔跑并叮嘱着大家,不知不觉他脚上都磨出了水泡,可他没有任何抱怨,他说能为铁路暑运出力,这都不算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