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艺
8月中旬,集团公司207位“名师”与313名“高徒”结对,各单位专门为“名师带高徒”制定“一对一”结对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工匠、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优秀技能人才传帮带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培养更多能有效应对现场非正常应急处置、处理设备故障、解决岗位疑难问题的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
建设一流运输企业、打造高质量“轨道上的长三角”,高水平、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是有力支撑。近年来,集团公司以聚焦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为目标,全面实施“人才强局”“技能强企”战略,搭建并运用各类技能竞赛、学习、激励平台,多维度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促使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尽快成长。
搭建赛道 在竞技场上脱颖而出
为厚培技能人才成长沃土,集团公司运用各类技能竞赛平台点燃职工学技练功、岗位成才热情,每两年举办一次一类职业技能竞赛,每年开展各专业系统技能竞赛和站段职业技能竞赛。同时,集团公司每年组织优秀选手登上国铁集团职业技能竞赛擂台,与全路高手展开同台竞技,全局上下呈现出“赛事时时有,人人是选手”的常态化火热竞赛场景。曾在集团公司“优才杯”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客运员岗位第一名的宁波车务段温岭站客运员王雅婷感慨地说:“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让我提升了客运服务水平、收获了荣耀,还激励我不断奋发向上、超越自我。”
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是集团公司力推“赛马机制”的核心要义,这套竞赛体系以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以国铁集团职业技能竞赛为龙头、以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以站段级职业技能竞赛为基础,分层搭建四级职业技能“赛道”,组织职工参加不同层次的竞赛活动,促进职工队伍整体业务素质提高。
暑运期间,徐州车务段沙塘中心站几位青工迈入该站电教室,在副站长吴长亮面前比赛背诵《技规》《行规》相关条款内容。结束后,吴长亮针对几位青工背诵内容,结合车站运输实际逐一展开点评。吴长亮解释说:沙塘站以车流量大、到达重车多、调车作业繁忙著称,日均18钩活,钩钩需要穿越正线,调车作业时间长、安全压力大,职工必须先“修炼”出精湛的业务技能,才能独当一面、确保安全。
借承办各类技能竞赛契机,集团公司已建成102个技能大师、劳模创新工作室,拥有在职全国劳模13人、铁路和省市级劳模工匠113人、上铁工匠214人,技能人才占操作技能人员比例超过9成,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成,为长三角铁路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技能人才支持。
完善机制 让技能人才“名利双收”
8月初,集团公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铁路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的通知》,以“技高者多得、技优者多得、技精者多得、技专者多得”为鲜明导向,推出一系列激励措施,明确对聘任为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技能人才,在聘任期内分别增加技能工资5至20档,鼓励技能人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更上一层楼”,让优秀技能人才既争足“面子”又赢得“里子”。
对年度考核优秀的首席技师、特级技师,集团公司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名次的优秀选手,集团公司给予更大力度的一次性奖励,运用强化激励的抓手,为优秀技能人才打开“待遇提高”与“技能提升”的良性互动格局。
立足破解近年来干部职工大量退休、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矛盾,金华车务段用“竞赛+综合”积分的办法为青工打造成长成才专属赛道,瞄准占职工总数47%以上的青年职工群体,科学运用“积分制”管理方式,通过线上积分、线下考试、培养锻炼、人才库动态管理等培养激励办法,在深化青年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体系上潜心发力,一批批青年才俊因此脱颖而出。该段劳人科副科长杨伟平介绍:“近三年来,百余名优秀青工迈入段人才库,弥补了管理岗位、中间站站长(副站长)岗位的空缺,30多名青工在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夺得名次。”
聚焦青年 以“青蓝工程”薪火相传
闷热夏夜,合肥房建公寓段阜阳房建给水车间“青年夜校”培养基地依然灯火通明,“青年夜校”授课老师均来自车间管理人员,他们以贴近一线的教学内容为青工传授实战方法,让“青年夜校”课堂教学既生动又实用。该段劳人科副科长夏本保介绍:“我们紧扣房建领域人才梯队建设需求,推出‘青蓝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构建‘挂牌建阵地、实训强技能、轮岗育全才’的新职人员培养体系,用实战项目驱动青工尽快提升技能。”去年,他们夺得集团公司年度管道工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优胜奖、优秀组织奖。
集团公司紧扣全面提升青工业务技能这根主线,推出“1+9”(1个总体规划+9个专业系统)青年职工教育培训规划(2025—2027年),将利用3年时间分层、分类、分年度精准实施,全方位提升青工职业素养、适岗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青年技能人才辈出、青工高技能人才占比合理提高的良好局面。在充分发挥全局102个技能大师、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各自领域中示范引领、攻坚克难作用的同时,集团公司组织运输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牵头担当起授业解惑、传道育人的传帮带重任,开展带徒传技、成果推广等活动,用高技能人才凝聚起强大“磁场效应”,让工作室成为培养青年技能人才的“摇篮”。
各单位八仙过海,纷纷为青工快速成长搭建阶梯。阜阳北站以打造青年标准化示范队为契机,让更多青工感受到学技练功的多彩魅力;芜湖工务段建成8个车间级练功场,让青工“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业务技能提升;杭州供电段上海变电运修车间党支部推出“运修青苗”的党内品牌,为青工筑牢茁壮成长平台……
在“赛马”中“相马”“选马”,让技能人才“长江后浪推前浪”。站在新时代起点上,集团公司用竞赛平台汇聚英才,以强化激励涵养成才生态,倾力培育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