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湖光深处

字数:1,040 2025年09月26日 生活
  周伟
  出新长车务段小院大门,左转500米,再右折一公里不到,就到了海安的七星湖公园。穿行其中,随处可见“七星向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主题特装,彰显着这个城中之湖的来历不凡。七星湖因修建新长铁路集中取土而形成,2005年,当地政府将520亩湖面、7个岛屿和沿湖绿地,规划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公园。现代工业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和谐统一,不能不说是城市管理者的匠心独运。
  在我的故乡芜湖,城中也有一湖,名为镜湖。它位于市区中心最繁华的步行街旁,分东西两湖,水面达200余亩,由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状元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水惟不竞形俱鉴”,故名“镜湖”。在镜湖公园的中心,有张孝祥的一尊塑像,以镜鉴其拳拳爱民之心。
  今年第16期《国家人文历史》讲述的是林则徐的故事,其中两个治湖的故事让人印象颇深。一个是道光四年(1824年)11月12日,江苏洪泽湖决口,造成重大影响,朝野震动,南河河道总督张文浩由于治水不力被撤职。身为江苏布政使的林则徐因母亲病逝正在福州守孝,被朝廷夺情征召,督理此事。林则徐经过深入调研,确定治水方略,严把工程质量,实现了洪泽湖水利工程的长治久安。
  另一个是道光八年(1828年),因父丧在福州原籍守制的林则徐,看到福州西湖面积缩小至原先的三分之一,导致原先依湖而生的居民生计愈加艰困,痛心疾首,提出疏浚西湖的倡议,并亲自主持浚湖工程。此次重浚西湖避免了西湖因湮塞消失的命运,3000多顷沿湖良田也得以恢复灌溉,当地居民深感其恩。
  杭州有一个更为知名的城中之湖——西湖。湖中有两道堤坝白堤和苏堤,正是两位施政者与西湖情缘佳话的见证。白居易任杭州刺史,首次启动西湖疏浚,修筑堤坝涵闸,提升西湖蓄水量的同时,将西湖与运河连通,解决了杭州一带的农田灌溉问题。重修六井,将西湖水引入城内各处,解决城中居民的饮用水问题。杭州居民为感激“老市长”的德政,将白居易主持修建的堤坝命名“白公堤”。很多年后,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州。此时的西湖却由于疏于治理,大片的葑草杂生,泥沙淤积。苏轼当即做下判断:再过20年,西湖将不复存在。于是苏太守下定决心,开始治湖。清理出的葑泥被他废物利用,沿着南北方向建造了一条横跨十余里的长堤,并在岸边种上芙蓉、杨柳,不仅增加景致的美观度,还能用树根巩固堤岸。长堤上修建六座桥梁,保证漕运畅通,九座凉亭,便于行人乘凉歇脚,这便是后世的“苏堤六桥”和“苏堤春晓”。
  一个城市的治理者,懂得做好湖的文章,大抵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因为抓住了湖,就是抓住了民生,抓住了交通,也就能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