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远
金秋时节,桂花开得正好。香气温婉又沁人,院里哪怕只栽一株,也能让清甜漫过整个院落。
23岁那年,我攥着车票踏上南下的火车,一路颠簸到了安徽,成了一名铁路工人。培训结束分工区,像新兵连散伙似的,大家挥着手说“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转身就奔向了不同的站点。
辗转到工区时已近傍晚,夕阳泼在当院那株桂树上,满树黄花裹着金光,还没进门,香气就先扑了过来。那是我头回见桂花树,头回闻桂花香——如今16年过去,走了那么多地方,鼻尖绕着的,始终还是当年那股香。
报到的第一晚,彻夜未眠。工区就挨着铁路,火车一过,大地都跟着颤,床晃得像大海里的孤舟。耳朵里塞满了列车的呼啸声、车轮撞钢轨的“哐当”声,还有同宿舍河北小伙的叹息声。他个头不高,瘦瘦的,从第一天上班起就像祥林嫂似的念叨:“太苦了,咱们走吧,走吧……”念了十几天,终究还是辞了职回了老家。从此便真应了那句“人生南北多歧路,君向潇湘我向秦”。
后来我去北京,他特意从河北赶过来,带我吃了顿北京烤鸭。聊起当年在工区的日子,感慨万千。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彼时他已经是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我偶尔会想,要是当年跟着他一起走了,现在会是啥模样?可人生终究不是拍电影,没有剧本,没有彩排,更没有回头路——往前走,就是唯一的答案。
他走后,宿舍就剩我一个,孤独像潮水似的漫上来。痞子蔡说“孤单是身边没人,孤独是心里没着落”,这话真戳心。周围都是本地人,他们讲着我半懂不懂的方言,我像个局外人,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那会儿年轻,浑身的劲儿没处使,又实在找不到别的法子打发时间,就只能拼命干活。每天拖着累得散架的身子收场,洗澡、吃饭、睡觉,一睁眼又是干不完的活——活脱脱像《士兵突击》里被扔到草原五班、看不到头的许三多。没想到第二年,工长把班组仅有的先进名额给了我。对一个新人来说,这哪是肯定,分明是撞进怀里的光。
再后来,被工长推荐去参加新线精调。他说,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一个常年跟铁轨打交道的粗糙汉子,居然也能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新线精调工作更加辛苦,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栉雨沐风,但是在那里认识了一群新同事,有业务精湛的老师傅们,也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后来我们成为很好的朋友,一路走来给了我许多帮助。在他们的影响下,我的日子不再浑浑噩噩,开始学习业务知识,乐观地面对生活。
16年时光匆匆,如今的我早已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也在老师们的指导和领导的培养下,考上了高级技师,成了集团公司兼职教师,走上了三尺讲台。那些挥汗如雨的经历,反倒成了与台下听众建立纽带的桥梁,每当我在课堂上讲起,总会引起他们的共鸣。人生路远,每一步都不会白走,弯绕曲折终会通向星辰大海。
此时的我,正站在铁路旁的宿舍窗前,闻着桂花香,望着往来的列车,目送远去的乘客,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