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对接需求 注重实战实效

——杭州供电段创新培训模式提升职工业务技能
字数:2,506 2025年11月11日 铁路纪实
    与指导老师交流技术 张坚标/供图

  记者 刘艺 通讯员 张坚标
  职培工作怎样更好地服务现场?杭州供电段的答案是:“精准对接需求、注重实战实效!”今年1月至11月,该段根据管内点多、线长的特点,以落实“精准培训”工作要求为抓手,锚定现场安全生产需求与职工技能提升的目标,借班组“核心阵地”开展“送教上门”培训,打造职工技能靶向提升的培训体系,收获了亮眼的“提素”硕果。
  今年该段在集团公司供电系统各工种年度竞赛中频传捷报:获得轨道作业车司机决赛供电组团体第一名;电力线路工、接触网工、接触网工(检测分析)、变电检修工荣获团体决赛第二名。
   构建“需求+供给”匹配机制
  近日,在杭州供电段张家港沪宁沿江高铁供电车间会议室、张家港牵引变电所内,一场针对“无人值守牵引变电所日常巡视、测温”的专项业务培训正紧张有序地展开。车间助理工程师朱华阳介绍:“随着供电系统运检分离模式的推进,以及车间接触网工岗位职能的调整,不少长期从事接触网作业的职工,迎来对无人值守牵引变电所设备构造、巡视标准,以及故障识别方法较陌生的新挑战。”
  围绕职工业务技能“提素”需求,实施培训工作“靶向定位”。该段着眼职教年度培训计划,把各车间、班组培训需求摆在首位,精心收集职工业务技能培训的“紧缺项”,研究制定并发布101项“送教上门”专项培训方案,做到“一班组一需求、一痛点一方案”。每月,该段职教科根据各车间、班组业务培训需求,动态优化业务技能培训方案,及时保障精准靶向“供给”与全覆盖培训。
  在“接单”张家港沪宁沿江高铁供电车间的培训需求后,段职教科迅速为该车间“送教上门”,他们特意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王雨晴担任授课老师。王雨晴结合现场典型故障案例,对比讲解“设备标准化作业流程”与“故障识别要点”,针对“设备连接部件异常”等高频率问题,拆解成因,并演示参数排查步骤,组织职工围绕巡检重点展开模拟互动,以“解渴”的培训实效满足该车间对业务补强的需求。
  在实际操作培训中,段职教科授课团队带领该车间职工在牵引变电所现场展开实战教学,他们模拟设备异常发热、接触网断线等应急场景,让职工分组操作故障研判与处置,“一对一”纠正职工在安全防护、工器具使用等操作细节,精雕细琢地补齐职工在实操过程中的业务短板。
  张家港沿江高铁供电工区青工班浩杰颇有感慨地说:“这种寓教于乐、实战感强的培训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我处理设备故障的水平。”
  打造“专班+定制”教学模式
  不久前,该段新昌电力车间还迎来一场新增RTU设备运维业务技能培训的“及时雨”。车间主任屠骄伦向记者介绍:“针对RTU设备故障判断处理、专业系统使用维护等业务技能,段职教科主动为我们‘送教上门’开展培训,增强职工对新设备运维的底气。”
  聚合有效资源,让培训焦点始终围绕现场转。段职教科依据车间提出的培训时间、人员、要求,制定“送教上门”的月度计划,他们联合厂家技术人员、技术骨干等,组织“专班”去车间、班组“上门送教”,开展“定制化”业务技能补强专项培训。先提升车间、班组骨干的实作技能,再“以点带面”提高全员技能水平。
  据悉,在新昌电力车间管内完成设备改造后,新增RTU设备与原有设备在工作原理、二次接线,以及故障处理上存在较大差异,出现部分职工“看不懂二次接线图”“遇故障不知如何排查”等运维难题。对此,职教科第一时间对接段电力科,尽快摸清新设备型号、技术参数,邀请设备生产厂家上海申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上门授课,并开展“定制化”培训,厂方技术人员结合RTU设备型号,为该车间职工详细讲解系统工作原理、二次接线原理图,现场拆解设备构造与运行逻辑。
  新昌电力车间职工边世权坦言:“厂方技术人员以远动设备常见故障为切入点,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现场演示故障排除流程、组织参培职工轮流上手操作等实战感强的培训方式,手把手教会我们如何识别故障点、怎样使用检测工具,受益匪浅。”
  在这场精准的培训历练中,新昌电力车间参培职工很快掌握了“日常录波数据异常如何判断”“故障排查时如何避免误操作”等新设备运维的业务技能。
  年初至今,该段累计开展43期“专班+定制”立体教学培训。为此,段职教科还专门制定月度把关计划,确保每项专班送教“有人带、有人管、有人评”。
  建起“动态+优化”提升体系
  令职工们难忘的是,该段张家港高铁供电车间、张家港沪宁沿江高铁供电车间、上海电力车间、无锡电力车间35名职工,在今年夏季齐聚张家港高铁供电车间实训场地,参加一场“箱变二次回路故障排查、电缆故障排查”的联合培训!这次“跨车间”联合培训源于该段职教科科长俞庆国的一次深入调研:俞庆国在走访调研时发现,张家港片区多个车间电力线路工相继提出补强“箱变二次回路故障排查不熟练”“电缆故障处理效率低”的培训需求。为避免重复培训、提升职培效率,俞庆国牵头制定“跨车间联合培训”方案,开启一场“精准整合、多方协同”的送教服务。
  段职教科快速行动,建起车间、班组业务技能补强重点、难点目录,在施以“送教上门”的同时,用心跟进培训后职工们的技能变化,动态更新“菜单式”送教课程库,形成“需求收集、课程定制、现场教学、效果跟踪、迭代优化”的培训管理闭环,让培训管理始终“聚光”培训内容,厚植培训工作扎根生产现场的根系。
  记者在该段职培调查中发现,为赢得此次“跨车间”联合培训战役,俞庆国还对接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中能电气有限公司、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邀请厂方技术人员针对箱变、电缆两大类设备运行维护要点联合授课。同时,他协调4个车间尽快敲定培训人员、时间、场地。培训期间,俞庆国与厂家技术人员沟通调整授课节奏,查看授课内容是否贴合职工需求,协调厂家技术人员制定现场演示操作方案,组织职工分组开展操作考核,确保参培职工“学懂、弄通、会用”。无锡电力车间昆山电力工区职工胡月涛感慨道:“此次培训收获太大了,厂方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学提高了我的实战能力,我通过和其他车间职工的交流也提升了实战经验。”
  精准对接需求,开展“送教上门”培训。通过调查发现,该段用创新培训服务新模式,为提升职工业务技能注入强劲动力,并推动全段培训工作从“粗放式覆盖”向“精细化赋能”转变,担起职工业务技能提升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