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新线映金秋

字数:845 2025年11月18日 专版
  许仲伟
  我的家乡在湖州长兴,这座横亘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千年古城,曾因上千公里的古道串联起商贸脉络。如今金秋时节,当我再次踏上家附近的碧岩古道,山间的桂香与远处高铁的鸣笛声交织,勾勒出一幅新旧交融的时代图景——曾经承载先民足迹的青石路,正与呼啸而过的高铁一道,诉说着属于新时代的出行故事。
  上周末恰逢中秋假期,我踏着微凉的秋风独自登山。步道始于碧岩寺,右侧石壁上“清空世界”的摩崖石刻仍透着千年文韵,左侧山涧清泉叮咚,脚下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温润,中间一道深深的凹痕蜿蜒向上。父亲曾说,这是旧时独轮车碾出的印记,当年安徽广德的山货、长兴的粮食全靠人力沿着古道翻山越岭,走一趟至少两三天,逢年过节想串个亲戚,更是要在崇山峻岭中跋涉大半天。我指尖摩挲着石板的纹路,仿佛能看见先民们肩扛手提的身影,那时的团圆与生计,都被嵌在了这条漫长崎岖的古道里。
  思绪间已近峰顶,接过山民递来的清冽泉水,转身便撞见震撼的一幕:金色落日铺满山谷,村庄炊烟与太湖白帆相映成趣,而远处如银龙般穿梭的,正是沪苏湖高铁。一列白色动车组呼啸而过,车窗里隐约看到乘客们含笑交谈的模样——或许是像我一样趁着假期返乡的游子,或许是结伴出游的家庭,他们不必再受古道崎岖之苦,半小时到湖州、一小时抵上海,朝发夕至的便捷,让“团圆”与“远方”不再遥远。
  想起今年国庆,我就是坐着这趟高铁回家,手机上一键购票,车站里刷脸进站,车厢内宽敞舒适,沿途的金秋稻田、水乡古镇飞速掠过,曾经父辈口中“遥不可及”的路途,如今成了触手可及的温暖。
  时代浪潮中,古道早已卸下交通重负,在健康理念的兴起下变身徒步胜地,每一块青石都成了承载记忆的“活化石”。而沪苏湖高铁的通车,不仅串联起商合杭高铁,更让长兴这座古城融入长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山货能更快运往沿海,游客能便捷探寻古道秘境。
  青石无言,见证千年变迁;高铁飞驰,承载民生期盼。金秋时节的古道与铁轨,一头连着厚重的历史,一头通向蓬勃的未来,这便是我眼中最美的铁路风景——它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印记,更是每一个普通人团圆路上的温暖星光。